第三百四十七章 兵者長生到手

神州各地仙道洪災調查組在同一時段,相差不過一個小時不約而同的結案。

因為他們剛剛從蘇醒人員那裏看到了最後的歷史片段,經過一道道繁瑣的驗證真偽與記憶探查,最後經過所有相關人員簽字進入數據庫。

周地。

負責收錄資料的現場寂靜無聲,所有人瞪大眼睛看著仙道洪水的終局。往日吵的不可開交的專家們紛紛閉嘴,眾多研究修行界歷史的學者們面面相覷。

他們看著手頭的各種資料與預測,一時間不知道該說什麽。

【仙道四千一百四十九年,洪災48年,仙人再開太平,終。】

所有人目光焦距在大屏幕上最後的落句。

“這怎麽可能?”

有人說出了所有人的心聲。

全錯了,他們收集到的所有資料全部都是錯誤的。

最近一個月對於修行界歷史相關領域可謂是“研究大發現”,通過近乎真實幻境得來的史料,能夠讓他們了解到仙道時代的運行邏輯。

他們知道了一門兩宮的權力,知道了在世仙的財富,知道了靈庫,知道了九州人族的情況等等。

凡俗王朝與他們推測的差不多,只不過是多了一些超凡手段,實際的能力與古代王朝沒啥區別,該有的毛病他們一個不落。唯一的特別之處恐怕就是上頭有人管的,王朝不敢肆意的欺壓百姓。

畢竟仙門是需要每隔一段時間從凡俗中吸收新鮮血液,對於早已習慣太平的九州仙門來說,天下大亂並不符合他們的利益。哪怕上清宮不管,這些仙門見到王朝動亂也會主動出手。

凡俗就是仙門的造血庫。

修行界維系的平衡,而凡俗不斷的產出人口與人才。

這種模式對於雙方而言可謂是最理想的模式,至少很符合現代社會。修行者不插手凡俗社會的事物,社會給予仙門所需。

如此也是仙道時代與神州融合的基礎,地點至關重要。在早期現代科技的力量是碾壓修士的,天地復蘇的頭5年沒有築基修士,第7年才出現築基,直到第8年才出現金丹。

在這8年的空窗期,現代文明對修士是碾壓性的。就算他們前世的修為再厲害,終究會被現實的局限封鎖。在這段時間裏唯獨仙道與現代社會磨合,互相扶持走到現在。

如此也造就了神州獨一無二的秩序。

他們已經寫好了各種文稿,準備大肆的贊美“大好神州”,“仙州一家親”之類的。如此是為了迎合上頭的喜好,也是做好文化宣傳,免得以後出現仙凡沖突。

修行界歷史學界的另一大歷史責任就是讓接受仙道玄門正統教育的修士,不忘記自己還有一個神州人的身份。

這也是他們從仙道洪災中看到仙凡之間的主要矛盾,修士與凡人不自覺地把各自分為兩個不同的物種。

圍繞著這一點而衍生的學術研究他們已經準備好了,或許在久遠的未來他們會被記載在史冊上,他們的功績會被後人歌頌。就如同近代以來那些思想巨人一樣,在動蕩的時代為文明謀求一條發展道路。

現在路好像斷了,沒有必要了。

一個人站在哪裏,他高大得仿佛擋住了所有的去路,也擋住了所有的災難。

李長生。

一個他們本以為已經高估,可實際上卻遠遠低估的存在。

沉默不知道持續了多久,忽然有人猛然站起來,所有人的目光聚集過來。

“這不可能!一定是哪裏出了問題?在世仙李長生再厲害,也不可能支撐整個仙凡社會。糧食怎麽解決?沒了仙門又如何管理?”

一個中年禿頭的男子神情有些激動,他不是在質疑仙人,而是以後的課題經費全在這档子事上。

如果他們就這樣把這份資料直接遞上去,明天上頭撥下來的經費指不定要被砍到哪裏去。畢竟人家是請他們來解決問題的,而不是來介紹在世仙的厲害之處。

官府和廟堂知道在世仙這麽厲害,他們肯定是自己去討好,哪裏輪得到他們來?

不過他提出來的問題倒是給在場眾人一個思路。

“沒錯,由於幻境突然變動,我們不能從微觀角度觀察整個災變的過程。一場災難是全方面的,一個人是不可能全部解決的。”

“在世仙以壽命續天下凡人,但它的壽命終究是有限的。如果雨一直下,他總不能一直續下去吧?”

“我們可以再從上清宮求證一下,或者再翻一翻資料,盡力還原當年的情況。”

“有道理,在世仙也不是萬能。如此粗糙的史料,簡直就是春秋筆法。”

學者專家們仿佛再一次找回了自信,又開始熱烈的討論起來。推翻之前課題的同時,又給自己找到了新的課題。

“各位,請容我說一句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