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2章 海釣

元徽三十四年, “敕造萬邦大學堂”的匾額在初升的晨曦中閃閃發光。

初春的天氣仍然有些凉,城隍廟前的小吃鋪早已開張,包子鋪、餛飩攤裏的白霧蒸騰中, 一群穿著青綠色學袍的少年正手裏提著各色量尺、水桶、鐵鉤等工具滿臉困乏地路過, 而攤子前熟練下餛飩的老板們嫻熟召喚著他們:“吃點熱騰騰的餛飩了, 湯裏加了芝麻蝦米!正適合上了夜課後用!”

少年郎們被香味勾引得不由自主留了下來:“這個點,食堂肯定沒什麽剩下的了, 在外邊吃了算了,雖然還是學堂裏的食堂便宜。”

有的則道:“食堂吃膩了……”

“知足吧,我在家一年都見不到肉星, 在食堂吃得太好, 一年長了十斤。身高也長高了, 就靠那天天免費的魚湯蛋花湯了。”

“太累了這觀察潮汐的功課, 早知道不選天文了。”

“船政學院是最難考的,能考進來還挑呢,天文就天文吧, 我聽說海洋館才最慘,一年有一半的時間在海上實習。”

“我本來是沖著指揮學院來的……”

“想啥呢?考之前沒打聽清楚嗎?指揮學院是從各館選拔的嗎?好多本來是津海武學的,聽說不少本來家裏就是軍戶, 有加分,戰死士兵子女可免考入學。”

“軍戶加五分, 能進指揮學院的其實不多。因為大多本來不識字,其實考不上。因此大多去的藝圃, 那邊教識字, 而且教技術, 工讀生, 邊工作邊發錢……連我都想去, 聽說因為吃住都在學校裏,發的工錢基本都能貼補家裏。”

七嘴八舌間忽然少年們不約而同都靜了下來,只聽到一陣歡笑聲,一群穿著鑲紫青綠學袍的女學生從城隍廟裏走出來,然後姍姍往學堂大門進去了。

少年們屏息看著她們進去了,才議論道:“是醫學館的女學生嗎?她們最喜歡大考前城隍廟上香了。”

“不是,醫學館是鑲杏白邊的,那應該是去年才開設的同文館的,也是女學生特別多的學館,因著是學夷人洋話的,聽說那裏洋教習也特別多。”

“醫學館、算學館,繪事館,現在又多了個同文館女學生特別多,聽說就為這個,許侯爺又被朝堂參了不少本吧,說是男女雜處,洋人為教習,傷風敗俗什麽的……”

另外一個老生笑了:“咱們這學堂哪年沒出幾個家裏派來捉逃婚的女學生的,逃妻的?去年還有個女學生忽然急病死了家裏鬧上來的,哪一回不驚動了官府?都習以為常了。”

“參了就參了,許侯爺被參得還少嗎?前年水雷實驗死了人,家人受人攛掇指使擡屍堵了校門去年傳說貨船遭了風浪沉了一船,上千人去四海銀莊擠兌,要求提前兌付債券。還有汙蔑侯爺裏通外國走私貨物的,貪汙公銀的,聽說上達天聽,朝廷那邊甚至派了欽差大臣來核查。哪一樁不比現在驚心動魄。”

吃餛飩的有新生的卻沒聽說過這些,連忙追問:“後來怎麽樣?”

老生道:“都有驚無險。”

那新生卻不滿足:“就一句話?”

老生道:“詳細說起來話可就長了,還是先回宿舍休息吧,困得很。你之後去打聽,哪一樁不能說上半個時辰呢。對了,去年還有織女聯名去告狀,指責侯爺開的織布廠讓她們沒了入息,絕了百姓生路。最後也是侯爺解決的,將這些織女全收為女工,若是不肯家中女子出面的,家裏也可安排一男丁入工廠內勞作,到底平息了此事。咱們侯爺啊……”他伸出大拇指:“真英傑也。”

那新生卻咂舌道:“我還以為侯爺做什麽成什麽,原來也遇到過這許多事呢。那這次參他傷風敗俗,也就這麽過了?”

老生道:“請了武英公夫人,和順公主親自過來任了女督學。春季學年時,宗室也聽說來了幾位公主和郡主,說是要入學,新增了一個館,專門讓這些貴族千金入讀的。”

新生大吃一驚:“宗室女入讀?皇上也準?”

老生道:“那有什麽不準的?咱們這學堂大門,還是禦筆親書的呢。更何況如今津海衛這裏蒸蒸日上的,機器局、織布廠、脫粒廠,都開起來了,說日進鬥金都是輕的,每年債券認購都搶破頭了好嗎?還給朝廷培養人才……”

卻有另外一個新生問道:“那些貴族千金就讀的館叫什麽館?”

老生一看那新生面露向往,冷笑了聲:“叫四藝館,文房四藝可聽說過?琴棋書畫,那可都是大雅之藝,全是大家小姐學的,請的全是翰林院的學士和大儒授課。輪不到咱們進去,你可絕了那想要娶大家千金的路吧,咱們學堂,男女子若有私情之事,即刻開除。”

那新生面上訕訕道:“我聽說那關灣灣大夫不就和陸先生成親了?那還是學生和先生成親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