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章 齋戒

第二日見閣臣們議事的時候, 謝翊便問歐陽慎:“朕記得,去歲粵地有位官員,似乎私將糧道庫銀私下發商戶取息後沖回庫房, 以填補虧空, 最後被上級巡撫參了一本?”

歐陽慎道:“陛下英明, 是青州同治趙毓,被參後停職查辦, 吏部議了,趙毓雖將庫銀發商戶,卻與商戶並無私弊, 發回的銀兩也都登記在案, 並無貪弊之情, 因此擬的是革職。因他為京城人, 如今正閑在家中。”

謝翊道:“明日宣他覲見。”

歐陽慎道:“陛下是想用他?”

謝翊道:“是,朕看江顯過於板正迂直,修個城墻和工部商量了半日也拿不出個章程來, 不是說這裏少就是說那裏沒物色到合適的人,且找個能幹些的襄助於他。你下去詳察趙毓本人履歷品格,看他人品才器如何, 居官辦事如何,如能用, 且給他個工部主事,協助江顯主持修了城墻, 再說。”

歐陽慎道:“陛下英明。”

之後歐陽慎又稟了殿試籌備的事, 謝翊道:“禮部已呈了殿試題來讓朕選, 朕不大滿意, 退回去讓他們重新擬了。如今蠻疆要撫, 水旱災疫要平,河要治海要開,又有礦山學堂屯田等事,國庫捉襟見肘,軍餉錢糧要籌,民生國計,百業待興,正是用人之際,莫要選拔那些只會讀書精通經義的,需挑選些經世致用的幹員能吏方可,你與禮部再參詳一二,重新擬題上來。”

歐陽慎又只能應:“陛下孜孜求治,臣等慚愧。”心下暗自發愁。

謝翊又道:“李梅崖辦賑得宜,行事妥帖,可著其回京辦差,降旨褒嘉。余下安置之事交由地方巡撫接手。”

歐陽慎道:“李大人賑災,彈劾他刻薄燥進、悖謬乖張、過境擾民、滋擾地方、錢糧收支不清的奏折不少。”

謝翊道:“又無貪劣之事,多為瑣碎事體,無關輕重,不必追究。

謝翊想了下又道:“另有一事,年初祭天時,朕覺得北郊齋宮也太過破舊了,須得修一修。”

歐陽慎道:“臣令工部商太常寺修繕?”

謝翊道:“齋宮不大,用不了多少銀子,關鍵是須得誠,簡束身心,不可懈慢。”

歐陽慎覺得皇上的心思越發難猜了:“臣命工部安排誠敬官員主持修建?”

謝翊道:“朝中人手太少,命吏部在勛貴中挑一挑,擇些人選來。”

歐陽慎試探道:“祭祀亦為宗廟大事,或從宗室子中挑幾個可堪用的?”

謝翊搖頭:“宗室子還得好生讀書,須挑選那些承爵後尚未當差,壯年卻不能為國分憂,白白享用國祿的勛貴。”

歐陽慎又聽到了皇帝這熟悉的論調,大為頭痛,要知道皇上歷年來都如此,日日嫌棄食君之祿的勛貴官員太多,須得裁撤刪減,最是看不得人閑著白吃飯的,只得應道:“是。”

好容易議事議程結束,歐陽慎走出來時,已覺得疲憊不堪,每天面君,都覺得帝心深不可測,一眼看到蘇槐正站在廊下伺候,心中一動,連忙上前塞了銀子給蘇槐笑道:“蘇公公,陛下讓尋主持修齋宮的勛貴,不知公公可有見教?”

蘇槐笑道:“相爺客氣了,前些日子我看順親王世子陪侍皇上下棋,皇上心甚悅,說笑間翡世子說似乎是靖國公府上兩位公子,一位剛剛會試考中,預備殿試,一位入了太學,極聰明好學。有子如此,想必靖國公本人也是個勤勉能幹的,聞說似乎身上並無差使。”

歐陽慎忙笑道:“有勞公公指點。”

卻見一個小內侍跑著來:“蘇爺爺,禦醫高供奉到了。”

蘇槐忙笑著對歐陽慎鞠躬,親自迎了出去。

歐陽慎想著聞說過年的時候陛下病了一場,也不知如何了,心下微微憂慮,也只能退了出去。回了官衙,卻先找了屬官來問這靖國公許安林如何,得到的結論卻很意外:“貪歡好色,驕奢淫逸,學問荒疏,十分不堪?”

屬官笑道:“是,不知大人如何想到要用他?此人乃是先靖國公的胞弟,靖國公因故忽然沒了,這才讓他承了爵,又娶了個商戶人家的女兒做妻子,聽說一直吃軟飯來著,倒是花錢如流水。”

歐陽慎卻忽然想起來了:“等等,前陣子禮部給了靖國公府夫人一個誥命吧?”

屬官道:“是有這事,聞說是靖國公府那夫人的嫡子給工部捐了十萬兩銀子,朝廷才嘉賞的。”

歐陽慎沉思了一會兒:“靖國公兩個兒子?聽說是一個會試中了,一個入了太學。”

屬官道:“應該是三個,小的尚未長成,長子二十歲,今年會試五十三名,次子蔭了監生,前些日子入了太學。”

歐陽慎道:“如何是次子蔭監?”

屬官道:“次子才是嫡子,長子卻是庶子。”

歐陽慎道:“庶子科舉出身,年輕有才,嫡子又在太學學識優秀,如此說來,這位靖國公夫人,果然賢德,教子有方,當得起一品誥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