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0章

因為實驗室漸漸地都順利搭配上了計算機了, 對於科研項目起到了大的作用。而且大家也不用為了這些實驗設備分心了,所以各個實驗室的實驗也陸續就出了一些成果來了。

首先是一群化學專家根據地質學家和農業學家提供的數據,搞出了適合這裏的化肥配方。

然後又有一群化學家研究試劑染色, 搞出了新型染色布料。

這些都是基礎的研究, 對於他們來說,很簡單。

這也是姜越山一早就對他們的要求。希望盡快能出一些成果,特別是能立馬轉化成工業,進行生產,帶來收益的成果。

畢竟這裏要養這麽多人呢,總不能一直讓部隊補貼。部隊這裏開荒建廠,資金其實也不是很充足的。

要養這些人,又要源源不斷的支持他們的實驗所需, 這可不是小數目。兵團必須有進賬才能支撐。

所以讓他們先搞一些容易出成果的研究出來,先支撐起前期的開支。

等後期還要搞機械, 搞煉鋼, 高起床, 半導體……沒準以後還要搞收音機廠之類的。

輕工業和重工業都搞起來, 甭管是日用品還是科技產品,都要搞。爭取早日反哺整個邊疆大地, 也算對整個兵團的付出有所交代了。

這些人在寒冷的冬天在從事各種艱苦的工作,甚至還住在荒野的地窩子裏面。

真的是吃盡了苦頭。

他們創下的收益,有部分可是拿來用於支援實驗區的建設的。

如今實驗區陸續出了結果, 這可讓軍區領導都很高興,特別是負責這個事兒的姜越山,那更是有面子。有底氣。針對明年的計劃, 他也很有底氣的提出了許多的安排。有這些人才在這裏,他可真的是沒什麽好擔心的。

他提出了開春凍土解凍之後, 就開始選址挖地建廠。招工先從軍屬裏面招。優秀照顧表現好的軍屬。

這事兒自然讓大家開心。這裏建設好了,大家的日子也更好。

誰希望駐地一直都是荒僻的呢?只是大家又要為廠建設在哪裏來爭論一場了。因為駐地之間有些隔著比較遠。廠房建得近一些,也能照顧到一些隨軍家屬。

姜越山道,“這事兒不是爭論就能解決的,這個要具體分析。回頭不是有專家根據地理位置、交通便利,還有土質來選址嗎,按照這個辦法就行。總不能你們打一架吧。”

他開了口,下面的人哪裏還好爭論。這個事兒是大領導負責的,可不能在這個事兒上面添麻煩。

然後姜越山又提起了一個培養技術人才的事情。

“以後咱們向著工業化靠攏,人才還是少了。得自己培養。現在學校的情況你們也知道的。所以我和軍長、軍政委商議,開一個培訓班,選一些可以培養的人進行培養。以後就算退伍了,這些年輕人也可以留在這裏當工人。你們說是不是?”

這可讓其他帶兵的首長們興奮起來了。

誰不希望給自己手底下的兵謀個出路呢?在這麽苦的地方駐紮,不止要隨時擋住境外的敵人,還要負責這裏的建設。能出頭的人到底是少部分,大部分人都要退伍回老家去的。至於分配工作,真的沒那麽多崗位。不可能每個人都有工作。

現在要是能學個一技之長什麽的,那可真好。以後手底下的兵也能更努力了。

這事兒姜越山自然也是和嚴軍長一起商量過的,兩人都同意這麽幹。

下面的人又很樂意支持。所以這事兒是一錘定音了。培訓時間就安排在休息日。培訓地點就在軍區中學。反正休息日學生也用不著教室。就在那邊培訓。離得近的自己去,離得遠的營地,就安排車統一接送。一周也就那麽一天,不耽誤什麽。至於培訓期間吃飯,就在學校食堂開火。

安排了培訓的事兒,又說起了參與培訓的學員標準。

軍屬和軍人、支援邊疆建設的積極分子都可以參加。首選高中生。畢竟是大學教授授課,高中生聽課還是更容易聽懂。高中生不夠,就選一些表現優秀的初中生。小學生暫時不考慮,後期可能要搞夜校之類的,讓他們把基礎再學一些。要不然去聽天書,浪費資源。

等散會之後的,這些人就趕緊坐車的坐車,騎馬的騎馬,回各自駐紮的部隊裏去說這個好消息了。免得到時候忙忙碌碌的耽誤了時間。

軍政委也趕緊離開去作安排。這個事兒雖然是姜越山負責,但是軍政委這邊也是要給予支持的。

嚴軍長笑著拿出一根煙給姜越山,“咱們這邊倒是也熱鬧起來了。”

姜越山拿出火柴,點了火,“這不是一直這麽熱鬧嗎?就是以前還是缺少技術,糊裏糊塗的熱鬧。現在有人才了,就有計劃的熱鬧。哎,我聽說,其他地方也沒人記得給咱們這裏輸送人才了。咱琢磨著,得用其他法子來要人才了。既然不讓主動申請報名了,那就讓他們把下放的人往咱們這邊送吧,反正咱這地方需要勞動力,地方艱苦。符合條件。不過我只要高級知識分子,其他的咱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