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9章 139(第2/3頁)

罰完後,又道:“此次叛亂,大理寺卿邢愛卿和趙祭酒、千機營霍副統領皆有功。大理寺卿邢愛卿進三等伯,賞銀百兩,千機營副統領升任大統領,其子升任千機營正六品昭武校尉。原昭武校尉霍星河調入禁軍,授三等侍衛,入宮聽差。”

他停頓了一下,看向趙凜繼續道:“趙愛卿此次功不可沒,除國子監祭酒一職外另授東閣大學士,許入內閣議事。”

此話一出,整個朝堂嘩然,盡皆看向趙凜。

兩蚌相爭漁翁得力,原來國子監只是他的跳板嗎?

從入仕到入閣才用了幾年?比當年的徐首輔升遷得還快,這是人該有的速度嗎?

六部的幾個老頭子一想到今後內閣議事都能見到趙凜集體都不好了,原本他們和徐首輔一黨議事是還能拍桌叫板,兩方人馬五五開。趙凜手裏有他們的把柄,一入局豈不是掐住了他們喉嚨?

偏偏這人今日在朝堂上還偏幫了徐首輔!

徐首輔若有所思的跪下謝恩的趙凜看。

散朝後兩方人馬暫時都沒心思吵了,紛紛猜測老皇帝把趙凜提入內閣的目的。六部的人又氣又不敢給趙凜擺臉色,倒是顧尚書占著顧山長的關系,說了一句不陰不陽的話:“趙祭酒,他徐首輔可不是個好人,連自己的恩師都能出賣的主。你幫他,將來有你後悔的!”說完冷哼一聲走了。

趙凜渾然不在意,繼續往石階下邁,走到最後一階時,身後有人喊住了他。趙凜回頭,徐首輔在同僚的攙扶下走到他身邊站定,和善的笑了笑:“老夫有兩句話要問問趙祭酒,可否方便?”

趙凜朝他頷首:“首輔大人請問?”

徐首輔:“莫要叫老夫首輔了,喊徐大人吧。”

趙凜從善如流的喊了聲徐大人,又解釋道:“徐大人,方才真是對不起了。下官提議當朝審問靜親王是針對六部幾位大人,沒想到會害您以死明志……”

徐首輔訝異:“針對六部?”

趙凜頷首:“六部向來與下官為難,下官負責查金礦走私一案時,發現六部和靜王府有勾結,只是苦無證據。下官想著,靜親王都要死了,說不定會把六部供出來,沒想到……”

“無妨。”徐首輔沒先想還有這一層,眸色清明了幾分,開口繼續自己的問題:“趙祭酒為何要替老夫說話?”

趙凜略一思索,才道:“正確來說,下官不是替首輔說話,是在替明昌兄說話。我們是同科進士,又一同位列三甲。他與九如交好,也同下官一起喝過酒,下官對他的為人也有所了解。他醉心書畫,才華橫溢,根本就不會有反叛之心。他既是說了,與靜親王只是君子之交,下官信他。”

他眼神太過真誠,一番話下來,真打動了徐首輔。

徐首輔對他觀感好了幾分,又謹慎問:“那,你同大理寺卿邢大人有什麽淵源?本官瞧著你們走得甚近?”

徐首輔和邢大人明顯就不對付,從入朝以來。趙凜就沒見過這兩人打過招呼,見面也是互相翻白眼。

徐首輔現在問他這話,是在試探他?

還是在考慮他這個人值不值得培養?

他這次沒有絲毫猶豫的回:“下官同邢大人不過是在長溪有幸見過一次,下官恰巧幫他查獲金礦走私一案,他才得以升遷。之後在京都,自然就對下官熱絡了幾分,其他並無太大的交集。一同查案,聊的也是案子的事,下官不是挾恩圖報之人。”

徐首輔心情舒暢,連忙道:“趙祭酒莫慌,老夫自然知曉你不是挾恩圖報之人。今日你仗義直言,保住我兒性命老夫很是感激,趁著本官無職一身輕的閑暇時間,有空可以來府上坐坐。”

這是拉攏的意思了?

趙凜躬身一禮:“下官一定去!”

徐首輔看現在的趙凜就像看到了年輕時的自己,有能力也有野心,還和六部不沾邊,沒有任何復雜的背景勢力,正是老皇帝會喜歡的好苗子。

靜親王之事,皇帝已經對他起了防備之心。今日之所以不動他,完全是因為暫時還沒有培養出可以對抗六部的另一個首輔。

皇帝看似糊塗昏聵,其實沒有比他更聰明的人了,朝廷平衡之術,他運用得爐火純青。皇帝有意培養趙凜取代他的位置,也要看他樂不樂意。既然今日這人朝自己拋了橄欖枝就先接下好了,至少暫時,這人與六部不對付。

先把人拉攏過來,弄死六部那些老家夥再說。

如是想著,徐首輔很是和善又朝趙凜笑了笑,在他人的攙扶下快步走了。

趙凜看著他的遲緩背影,回味了一遍兩人方才的對話,確定沒有任何問題,才繼續往宮外走。身後又有人快步走了過來,同他並肩而立,壓低聲音道:“趙祭酒,大理寺一聚。”說完不待他回答,又快步走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