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5章 135(第2/3頁)

他原想著找到聖旨,苟到老皇帝死,然後讓王美人把那病弱的小太子弄死,再順理成章的繼位。

看來是行不通了。

必須得想想別的辦法!

京都隨時有人注意他的動向,沒有聖旨他貿然離開就是抗旨。就算他出了京都,荊州封地已經被朝廷控制,也沒有他的容身之所,帶著錢財去別的地方東躲西藏的日子他也很難過下去。

他也想過盡全力把趙凜殺了,不說官兵借著保護他為由把靜王府層層疊疊圍住。老皇帝要他死,就算沒了趙凜也會有周凜、王凜……

唯一的辦法似乎只剩下謀反了!

但他手上能用的人有線,即便禦林軍、禁軍、千機營、宮裏和六部都有他的人。他也沒辦法殺到皇宮,把狗皇帝從皇位上拽下來。

就在他幾乎愁白了頭時,王翰林帶來了一個好消息。小太子風寒遲遲不愈,隱有早夭的跡象,老皇帝不日要帶後妃去南城外皇家國寺上香為太子祈福,祈求神明保佑。

護國寺他從前去過無數次,那裏遠離京都,又樹木茂密。若他帶上所有的死士,再加上隱藏在禁衛軍、禦林軍、千機營裏的死士、還有秉筆太監和王美人。三方人馬,來個出其不意,有很大機率能把狗皇帝弄死。

萬一失敗了,他也能在眾多死士的掩護下一路南下……

怎麽看都比被困在城裏等死好!

細細思索了一番後,當天靜親王就讓守在外頭的官差把刑部顧尚書請來了,請求他幫忙上奏皇上。他也想同行,去護國寺給自己已故的母妃點一盞長明燈。

顧尚書遲遲不應。

靜親王咬牙威脅:“本王無法去荊州親祭母妃,如果這點要求六部都不幫,那大不了玉石俱焚。”

顧尚書深吸一口氣:“下官只負責上奏,至於皇帝能不能讓王爺去,那就看天意了。”

靜親王擰眉:“本王不要天意,顧大人回去告知其余五位大人,若是本王沒辦法給母妃點長明燈,那本王就把這麽多年賄賂六部的賬本呈到禦前。”

六部的人委實太不要臉,過完河就拆橋。先前他幫他們搞趙凜,他們前腳剛給自己放歸的折子,後腳就讓人偷了去。

他找幾個老家夥質問,幾個老家夥還不承認!

他已經到了山窮水盡的地步了,再不幫忙,就真玉石俱焚了!

顧尚書也感受到他的決心,再三確定問:“王爺真的只是去給太妃點一盞長明燈?”

靜親王不耐:“自然!作為兒子,無法盡孝,亦沒有披麻戴孝送她老人家最後一程,理應供一盞長明燈。”

顧尚書起身:“王爺大孝,您在家中靜候消息就是。”

很快,不過兩日,皇帝準許靜親王一同上護國寺的聖旨就下來了。靜親王接過聖旨笑得極其諷刺:六部這些老家夥,果然要逼一把才用心辦事。

等他當了皇帝,第一個就先把趙凜殺了,第二個就把六部的老頭子全下大獄!

靜親王拿到聖旨後,又找來王翰林,開口就是問他可有找到傳位詔書?

王翰林面有喜色:“找到了,本官派去的人在雲中一代找到了太妃的貼身婢女綠湖,傳位詔書就在她手裏。本官已經命人將詔書取回,護國寺祈福前後就能到。”

“真是天助我也!”靜親王興奮,讓他找到現任禁衛軍副統領易奘通知靜王府所有暗樁,護國寺祈福那日準備行動。

王翰林面有難色:“王爺,易副統領前幾日就被皇上派去皇陵了,只怕短時日沒辦法回來。”

靜親王詫異:“皇帝怎麽會派他去皇陵?”

王翰林解釋:“皇陵被盜,守衛皇陵的侍衛也被殺了許多。皇上震怒,原是想讓禁衛軍大統領去調查此案,但易副統把大統領支走了,主動請纓去捉拿竊賊……”

靜親王蹙眉,煩躁的開始揉太陽穴:這易奘只怕是貪功冒進!

等他來部署是等不了了,靜親王擰眉沉思時,王翰林主動道:“王爺,你就把通知暗樁的任務交給下官吧,下官一定誓死完成任務!”

靜親王瞧著他,有些猶疑,王翰林情真意切繼續道:“王爺是我們全家的大恩人,下官萬死無法報答您的恩情。下官雖沒有大才,但這等小事一定替王爺辦妥!”

靜親王終於松動,取出一份名冊交給他,道:“這上面都是靜王府暗樁的主要人員,你務必親自一一去通知。”說著又從懷裏拿出一枚私人印簽遞給他,“你拿出這個他們自然會信你,告知他們,等本王同皇帝進去正殿後,摔燈為號,立刻動手!”他手裏有太多王家的把柄,他們就是一條繩上的螞蚱,再加之王翰林一直視他為救命恩人。相處十幾年,他自信王翰林絕對不會背叛他。

王翰林接過名冊和印章,朝他深深一禮:“事成之後,望王爺遵照之前的承諾納小女為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