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6章 126(第2/4頁)

十三寨的兄弟也不甘示弱,扛著大刀罵了回去。他們現在是兵,能吃得飽穿得暖,還可以光名正大的出現在人前,不用提心吊膽出去打劫。

這日子多好。

別說認賊作父,做爺爺都行!

沒文化真可怕,什麽叫認賊作父?

呂勇突然覺得顧山長提議辦學堂的事有必要提上日程。

他找到趙凜說起辦學堂一時,趙凜瞧著他,突然問:“先前承諾逢遠兄的官位一直沒有兌現,逢遠會不會急?”

“怎麽突然提起這個?”呂勇笑道:“我本就沒想過要當官,急這個做什麽?”

“你心境倒是不錯。”趙凜道,“你告訴星河,打架別太勇了,留幾夥馬匪好好折騰幾個月。朝廷很快就會下職封你官了。”

呂勇困惑:“朝廷封官和這群馬匪有什麽關系?”

趙凜:“朝廷今日又派人來催我回京都了,我推說荊州還有大批響馬給拒了。先前你治理鼠疫有功我就上過折子請功,老皇帝要催我回去,自然要把你提上來治理荊州。”

一個月後,朝廷封官的聖旨果然來了,封了呂勇官的同時,又催促趙凜快點帶著黃金回去。

趙凜又上書說在城內發現了肖鶴白的余黨,等掃清余黨後再回去。

這一拖又是半年。

荊州城外的小樹苗開始鮮活,眼見春天都快過了,也不見趙凜有回去的意思。

老皇帝徹底急了,第三次派人去催。這次怕他不回來,還特意帶了聖旨去。

然而,欽差帶著聖旨趕到,正巧碰見趙府在辦喪事。趙凜披麻戴孝跪在正廳的靈堂上,神情低迷,趙寶丫邊燒紙錢邊哭得傷心至極。

欽差大人嚇了一跳,一詢問才知道趙凜他爹死了。他哀痛至極的同欽差道:“下官父親亡故,恐要丁憂三年,沒辦法報效朝廷了。”

自古孝道大於天,父母亡故後,即便你是當朝首輔也得回家丁憂三年。

欽差大人只覺得自己手上的聖旨燙手極了:這這這,這不趕巧了嗎?

他才來一日又快馬加鞭的回去稟告皇帝,老皇帝無語,罵道:“他祖籍長溪,如何就在荊州丁憂了?”

官員答:“趙大人說他父親在荊州做了一輩子牢,臨死前不想待在長溪。他特意去把人接到荊州下葬了。”

趙老漢出獄不久後就病重,趙小姑來信說人快不行了,想是臨死前想見他一面。趙凜於是大手一揮,把他爹走水路托運了過來。原本還能挨兩個月的老頭子,一路顛簸,不到荊州城就斷了氣。

托運的鏢局覺得甚是抱歉,趙凜反過來寬慰他們道:“我父親這病本就是在受罪,早死早超生。”

哎,這不趕巧了嘛。

老皇帝都被氣笑了:“他倒是有孝心,不是聽聞他早就同家裏斷了親,丁什麽憂?”而且一丁憂就是三年,他的金子要怎麽辦?

這話就像捅了馬蜂窩,邢大人立刻拜倒磕頭:“皇上,自古孝道大過天,即便斷了親丁憂還是要的。”

六部的人,生怕趙凜回來了,連忙附和:“邢大人說得對,丁憂是必要的,否則有為孝道。”

“皇上,禮不可廢。”

老皇帝臉黑,轉而問一直沒說話的徐閣老:“徐首輔,你來說說,這趙凜可不可奪情起復?”

徐首輔站了出來,道:“皇上,趙凜不過一個被貶的縣令,朝廷有他沒他沒差,還沒重要到奪情起復。”開玩笑,他身為當朝首輔都沒有這個待遇,哪能讓一個小縣令越過了他去,這不是在打臉嗎。

老皇帝氣得不行,既然趙凜一定要丁憂三年,那就派人去荊州把趙凜手裏的那批金子拿回來。

只是朝廷每次派去的官員剛入荊州地界,就被當地的響馬給劫走了,每次都是趙凜派人前去營救。

別說金子了,人都差點回不來,漸漸的,就沒官員敢去了。

邢大人上書勸解老皇帝道:“國庫如今也不缺銀子,也不急著要荊州的那批黃金。不若等趙凜丁憂完,由他親自護送黃金回來,到時候再論功行賞也不遲。”

軟硬都不行,能怎麽辦?

只能讓趙凜丁憂三年再說。

老皇帝突然有些後悔自己過河拆橋的做法了,若是荊州鼠疫爆發時,早讓人去支援。鼠疫說不定早控制下來,趙凜也早帶著那批金子會京都了。

說來說去都怪趙凜那死鬼爹,好死不死,偏偏這個時候死!

而趙凜對他爹這輩子唯一的好印象,就是他死的恰到時候。為此還特意把他偷偷埋進了太妃的墓裏,讓靜王府的老管家日日去祭拜他。

老管家還渾然不覺墓裏面已經被換了主人,堅決認為只要他日日去祭拜,太妃就能早登極樂。

而趙凜則在府上象征性的供了塊牌位,那牌位還是陶禦廚生火剩下來的一塊笨木頭。他嫌請人雕刻麻煩,自己又不想動手,幹脆把牌位丟給賴在這遲遲不肯走的霍星河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