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6章 106(第2/4頁)

她前幾日逛集市就發現荊州果蔬甚少,要是她能種出來,再交給百姓,那他們日子也不會過得太苦,天天被靜王府剝削了。

想法是好的,何春生提出意見:“荊州氣候少雨幹燥風又大,白日還好,夜裏天冷,估計菜苗剛長出來就凍死了。”

趙寶丫一想也是,她細細思索,突然腦袋靈光一閃,道:“可以用大棚啊,就是用竹子、木棍給菜地搭個房子,然後覆以屋廡,夜燃蘊火,晝揭屋頂,這樣一定能種出菜的。”

坐在屋檐底下納鞋底的兩個婆子詫異:“小小姐還會種菜?”

趙寶丫點頭,很是驕傲:“當然會,我從小在村裏長大,又跟著師父種了好多年的葫蘆。我葫蘆種的可好了!”

何春生和陶禦廚幾個還是第一次聽說這種方法,反正也閑著無事,就和她一起折騰起大棚來。

他們先是種了容易成活的大蒜和姜,每日給它澆水,十天後還真發了芽。趙寶丫大喜,又把馬承平送來的蘿蔔、黃豆、刀豆種了點下去,又去集市裏掏了一把帶根的韭菜和絲瓜苗來種上,期待著它們快快長大。

只是還不等那大蒜和姜長多高,靜王府那邊就來了帖子。說是元宵佳節,王府設宴,請荊州的大小官員和十二商會的幾個主事飲酒。

也可帶家眷。

一下子能見齊所有荊州大小人物的宴會可不是時時都有,趙凜自然是要去的。

師爺詢問他要帶什麽禮品上門,趙凜蹙眉,故作為難:“本官家底本就薄,又是被貶,靜王府富有,想來應該不缺我那份禮。本官就不丟人現眼了。”

師爺啊了一聲,小聲問:“你打算空手去啊?”

看出來了,這位不僅是個粗魯的還是個摳門的。想來應該在京都得罪了不少人,才被貶過來的。

趙寶丫卻覺得這樣不好,同她爹道:“阿爹,要不我們送一籃子豆芽過去吧,初春集市都沒豆芽賣,是個稀罕物,也上的了台面的。”

師爺眼角抽搐:得,這位小主子也沒大方到哪裏去!

再稀罕也是個素菜,對他來說,還沒肉來得稀罕。

然後他就聽到自家大人厚顏無恥的答應:“甚好,咱們家三人去吃酒,總不好叫別人吃虧。”

師爺是瞧過自家縣令大人和小主子吃東西的,一頓早餐都能吃下十幾個包子,一頓午膳能吃下一臉盆飯。妥妥的兩個飯桶,外加一個半大的少年,怎麽算對方也會吃虧吧。

他忍著吐槽,去告知陶禦廚把大棚裏的豆芽裝好。等陶禦廚轉身去拿籃子時,他順手鉗了灶台上的一塊紅燒肉往嘴裏塞,邊吃邊使勁往下咽。

嗚嗚嗚,大人家的廚子煮東西也太好吃了。就算小公子沒給他喂毒藥,若是每日給他一口吃的,他也是願意賣力幹活的。

陶禦廚提著籃子回來,他一抹嘴,笑著上前去接:“辛苦陶老哥了。”然後快速往前院走。

小步跑到縣衙門口時,正巧瞧見趙凜跨上馬車。他連忙追了上去,把籃子遞上前,也跟著想爬上去。

靜王府的宴席啊,自然是極好的。

然而,還不等他屁股挨著車轅,車夫一聲駕,馬車就跑遠了。他邊追邊喊,趙寶丫掀開車簾子從裏頭探出頭來,軟聲道:“師爺伯伯,你回去吧,我阿爹說多一個人,禮不夠的。”

師爺雙手撐腰,氣喘籲籲的停在原地:借口都是借口,就算不多他一個人禮也不夠啊!

都是敷衍他的借口!

確定了,這位縣令大老爺全家不僅手辣還心黑,都不是好鳥!

師爺憤憤不平的回去了。

趙寶丫縮回腦袋,好奇的觀察周遭的景物。荊州的房屋普遍低矮,但排列都很規律,從鳥兒的視角俯看,就會發現整座城像個圓形的八卦圖,十二座丹楹刻桷的屋子按照乾、坤、震、巽、坎、離、艮、兌的方位環繞著靜王府。

四個城門,每個城門上都設有瞭望台,城中房屋多低矮,沿路都有蒙著面紗的百姓朝她看來。他們清晨從縣衙出發,過了午後還沒到靜王府,接近申時才老遠看到一塊金燦燦的牌匾,以及牌匾之下錦衣華服言笑晏晏的賓客。

趙寶丫感嘆:這距離,竟是比馬叔叔家還遠,差不多和秦叔叔家一樣遠了。

那這座荊州城可真大呀,估計比長溪的十個還大,建這座城應該花了好多好多的銀子!靜王府真有錢啊,怪不得連門頭都是金的,比皇帝老子還要有錢吧!

而趙凜想的卻是:看來這位前禁軍統領不簡單。到處挖金礦,搜羅來天下財富,又把荊州牢牢把控在手裏。

這是蓄勢造反的節奏啊。

他要是靜親王就不回來了,借著國庫空虛做老皇帝手上的一把刀。坑完六部再嫁禍徐首輔,留在京都攪風攪雨。等京都大亂,再制造幾場大業將亡的天象,然後讓這位忠心耿耿的禁軍統領裏應外合打進京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