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0章 遠程早朝(第5/5頁)

文武百官裏,與張天師和護法們暗中有往來的十之五六,聽太子這樣一說,頓時渾身發涼;但一想到法不責眾,只憑太子這勢單力薄的一派又能成什麽氣候?

太子又拿出一份紙卷:“春闈成績名錄都在這裏,今日張榜公示。但為了給大郢選拔更多人才,三月將加試一場,不需薦書,不論國都城的名聲,報名就可以參加。”

殿內安靜極了,不為其他,只為太子回國都城第一天就悄無聲息地抄了般若寺,忙翻刑部和戶部;第二天就要加試,連考題和主試官都訂好了。

這就意味著,剛忙完春闈考的禮部,只休了上巳節一天,又要準備新一輪加試。

禮部官員們個個心裏直打鼓,偏都要顯得重任在肩、我最光榮的神色。

再組一場考試不是問題,最關鍵的是無需薦書,報名就能參加。

薦書決定了考生的門檻,無需薦書意味著什麽,不止禮部官員知道,滿朝文武都知道,太子打算廣招人才,而這背後是得了潤和帝的默許。

放在平時,言官和禮部官員都會跳出來指出這不符合慣例,但是今日都被瞞得密不透風的“查抄般若寺”震驚,更被飛來醫館出借的法器震懾。

一時間,都沒人跳出來反對。

見此情形,太子又取出一個卷軸,高聲說道:“君子六藝,文韜武略。大郢外敵環伺,既有春闈,也應該當有武舉,選盡天下英豪為大郢所用。”

“即日起至三月二十,由兵部制定武舉的選拔章程,務必詳盡且可行,二十一日在早朝之時頒布並詔告天下。四月初一至四月三十報名,五月初九在兵部校場初試。”

“不知兵部尚書意下如何?”

兵部尚書鄭成立刻出列:“太子殿下謀慮深遠,臣必定竭盡全力辦好第一場武舉。”不為其他,只為自家二女兒鄭儀。

如果不是皇後回到國都城,第二日大早就派人傳話進宮,鄭家夫人都不知道二女兒鄭儀在夫家受了多少苦楚,吃了多少損害身體的藥,才會分娩出畸形死胎這樣令人膽寒的事情。

更重要的是,皇後還給了兵部尚書鄭成的淩大娘子一個差事,讓她利用高門大戶的詩會、茶會等聚會,暗中打探有多少人在吃般若寺的補藥和偏方。

這分明是委以重任的意思,潤和帝身體尚佳,太子恢復健康,本來左右搖擺的鄭家立刻拿定主意,站隊太子殿下。

鄭尚書回答地擲地有聲,率先將此前文武百官的立場打翻,像一塊倒塌的多米諾骨牌,引發意想不到的連鎖反應。

世家以特有的算計,重新開始審視這猝不及防的局勢變化。

早朝剛開始半個時辰,太子已經讓六部的四部忙碌起來,只剩下工部與吏部,既希望太子難分派任務,又怕太子真的分派任務。

萬萬沒想到,太子命旅賁軍搬進太極殿大大小小的錦盒,親手逐一打開,錦盒裏是各色各樣的藥丸,就這樣一顆顆地毫無防備地呈出在朝臣眼前。

太子的神情有明顯變化:“太極殿內的官員聽令,即日起,列出清單上繳家中積存的般若寺藥丸,這些藥丸對身體的影響頗大。”

世家大戶,為了延年益壽,素來喜歡進補,般若寺的藥丸服下見效顯著,不吃的極少,被太子這樣一說,文武百官仿佛毫無預兆挨了道晴天霹靂。

怎麽會對身體的影響頗大?

文閣老出列,行禮後問:“太子殿下,般若寺設悲田坊,也治愈了不少窮苦病人,此話怎講?”朝堂之上最先沉迷丹藥的是潤和帝,太子這樣說,豈不是打陛下的臉面?

太子淺淺笑:“文閣老,本王說這些藥丸對身體有害,為了防止影響諸位的身體,禁止服用。此話清楚嗎?”

文閣老叉著手:“殿下,天下之事無外乎一個理字,藥丸對身體有害,可是有理有據?”

太子向毫無存在感的魏璋使了個眼色。

魏璋摁下遙控器,投幕上顯示出文閣老府邸的側門處,般若寺四護法多次出入文家的視頻,這段影像十分清晰,很明顯,門房與四護法非常相熟。

文閣老看了倒吸一口涼氣,滿朝文武詫異驚懼的眼神都投到他身上。

沒看出來啊,處處正直中立的文閣老竟然與般若寺勾結這麽深?!

太子不緊不慢地提醒:“文閣老,這只是二月二十六至二月二十八三日的,其他日子因為也沒見著,屬實是空口無憑。”

“不知道,般若寺四護法頻頻登門,所為何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