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6章 山重水復(第2/2頁)

“陛下,瑜兒在,奴一直都在。”皇後的痛疾痊愈,在飛來醫館休養的日子,不論是想法還是心境都有不小的改變,人生之路還長,她要做的事情還有很多。

兩雙手緊緊握在一起,潤和帝很快安靜下來,但睡得仍然不安穩。

當年出征前執她之手,鎮定自若地承諾:“有你在國都城,無論如何孤都會回來。”

還是當年的那雙手,現在卻瘦骨嶙峋,手背指尖爬滿青筋,虛弱無力;當年令她安心的人,現在卻要籍由她的雙手才能安心入眠。

當年禦駕親征、浴血殺場的英勇陛下,現在卻老態龍鐘到這等模樣,皇後心裏說不出的難過,更多的是心疼。

尤其是恢復了清醒神智的陛下,還是身不由己地入睡,然後在睡夢中驚醒……就這樣不斷t循環。

皇後想為他做些什麽,更多的是能讓他再為大郢做些什麽。

等潤和帝熟睡後,皇後再次走出寢殿,夕陽已經落下,天色越來越暗,廊下的燈籠正一盞盞地亮起,夜空裏亮起一顆又一顆星星。

皇後的視線落在明鏡身上,如果他改換衣服,應該沒人看得出他是一名宦官。

明鏡作為內侍總管,事無巨細地操心,燈籠掛得偏不偏?燭光亮不亮?從睜眼忙到閉眼,視線裏始終帶著質疑與證實。

當初張天師進宮獻藥,明鏡就能與白奉禦一起站在陛下面前阻撓,兩人為此挨了許多罰;可即使這樣,明鏡只休了一日,又沒事人似的檢查周遭的一切。

論忠誠,明鏡對潤和帝是獨一份;論聰慧機智,他也擔得起;論深謀遠慮,他一點不缺。

有明鏡的潤和帝,許多陰謀詭計還沒來得及出現在他面前,就被消彌散盡,只有一個張天師,明鏡恨他入骨。

皇後一步步走向明鏡,在風雨飄搖越來越近的時刻,她與家族勢力能做的事也極為有限,向著同一讓方向眺望的盟友,越多越好。

“明鏡,”皇後的語氣沒有半點變化,“本官有話問你。”

明鏡立刻躬身行禮,頭低得恰到好處:“皇後殿下,您有何吩咐?”

皇後輕聲問:“你跟隨陛下多少年了?”

明鏡不假思索地回答:“啟稟殿下,奴十二歲進宮,十六歲跟在陛下身旁,直到今日。”

雖是宦官,一身武藝,也曾追隨陛下平定宮變,還曾策馬殺敵,浴血奮戰,傷痕累累也戰功赫赫,也曾登上天山俯瞰大地……

就算自己死了,想來也是《宦官列傳》裏響當當的人物。

皇後點頭:“為了能陪陛下更多時間,不如閉上一只眼如何?”

明鏡擔心潤和帝,並不比皇後少,更重要的是作為內侍官也做好了陪葬的準備,可誰不想多活幾日呢?

“皇後殿下,明鏡愚笨,請明示。”

“本宮要借魏璋一用,只為救陛下。”皇後知道明鏡人如其名,一點就透。

明鏡這些日子在潤和帝身旁知道了許多關於飛來醫館的事情,尤其是皇後殿下歸來以後,整個人的精氣神比以前好太多,整個人煥然一新。

所以,明鏡對飛來醫館的醫術充滿期待。

現在聽皇後這樣說,當然知道她要做什麽,只要能救陛下,怎麽樣都可以!

“皇後殿下,請。”明鏡一揮手,寢殿外的宦官瞬間散開。

偌大的小花園,只剩皇後與魏璋兩個人。

皇後從正面擋住魏璋,輕聲說:“快吃些東西。”

魏璋迅速啃完兩大塊巧克力,然後看向皇後:“多謝殿下。”

皇後審視著魏璋:“你到底是陛下還是太子身邊的人?”

魏璋笑得坦然:“啟稟殿下,奴是盼望國泰民安的大郢人。”

皇後淺淺笑:“打電話去飛來醫館,請大醫仙們想法子延長陛下的性命,為太子康復爭取時間。”

潤和帝就像一枚釘針,只要他在,哪怕病著,都能震懾住邊關蠢蠢欲動的土蕃和突厥。

但是,如果潤和帝不在,即位的太子就會腹背受敵。

太子不是抵擋不住,而是這樣的局面來得越晚越好。

魏璋立刻拿出手機:“喂?文浩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