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章 還差十一位病人(第2/4頁)

潤和帝一生經歷波瀾起伏,經歷了百姓幾輩子的精彩,臨到暮年每每想起就厭惡衰老,更加厭惡欺騙:“若這些作假,太子,你該如何?”

太子從竹筒裏倒出一支筆,找來紙張隨意寫畫,然後呈到潤和帝面前:“陛下,請過目。”

潤和帝盯著紙上“正月十二”的字跡和筆,覺得太子今日格外大膽,竟然敢戲弄自己。

就在潤和帝要發作的時候,太子手持的紙和筆,字就這樣消失在眼前。

潤和帝忍不住湊近一些,仍然只剩紙筆。

太子摁了一下筆尾,冒出一道紫色的光,用紫光照剛才的紙,“正月十二”四個字清晰可見,關掉紫光,字跡再次消失。

潤和帝驚詫莫名:“這是怎麽回事?”

這下連太子都忍不住嘆氣:“畫師在筆身上附了注解,這是飛來醫館孩童的玩物,這光有些傷眼睛,所以被父母丟棄……他撿回來的。”

潤和帝和太子都聽到了彼此心碎的聲音,這樣前所未見的好東西,大郢工匠想都想不到的筆……竟然只是孩童的玩物,還是被丟棄的。

怎麽能如此暴殄天物?!

可是,潤和帝一想到那裏比永樂宮都要奢華,心裏又有微妙的憤怒,為何大郢工匠造不出這樣的宮殿?

潤和帝坐得久了難免疲憊,擺了擺手,重新躺回床榻上。

太子恭敬地立在床榻旁。

去年初潤和帝大病一場後就越發多疑,不管是誰,太子也好,張天師也好,包括朝中群臣,都時常被置疑。

如果能及時力證,那就算闖過一關;如果不能,就是欺君大罪,都會受到嚴厲的懲罰。

太子知道,張天師野心勃勃,利用潤和帝的多疑,排除異己,大小般若寺的僧眾與朝中文武百官有利益交換,勢力之大如同百年老樹盤根錯節。

原本是攀爬大樹的藤蘿,現在卻已經繁茂得將大樹遮蔽。

潤和帝總算勉強恢復平靜,問:“你為何不言語?”

太子恭敬地回答:“兒臣與陛下一樣,都只看到這些畫和這支筆,震驚不已,想不出來還要說些什麽。”多說多錯,何必呢?

潤和帝閉目養神足有兩刻鐘,又重新坐起來。

殿外傳來內侍官明鏡的通報:“陛下,張天師在宮外求見。”

太子心頭一顫,來得這麽快?

潤和帝沒有立刻回答,反而問太子:“張天師年前說,如果在飛來峰頂建造嵌寶無數的避暑宮,多則兩年,少則一年,就能替孤引來天外仙。”

太子是聽說的,當然不能說:“兒臣不知。”

潤和帝有些不滿:“身為儲君,應當眼觀六路,耳聽八方,若事事不知,如何保住自己和大郢江山?”

太子立刻回答:“陛下,兒臣謹聽教誨。”

潤和帝忽然笑得凝祥,又問:“太子,依你之見,這飛來醫館可是張天師請來的?”

太子不假思索地回答:“張天師在宮外求見,陛下一問便知。”

潤和帝見太子始終不上鉤,既滿意又不滿意,他身為儲君是夠格的,但他的身體不行;六皇子身體極好,但頭腦與學識稍遜一籌。

群臣和閣老們的吵鬧裏,大有廢太子,改立六皇子的意思,同意的不同意的,就像平日一樣吵得不可開交。

他們是真的關心大郢國運麽?有但不多。

他們只想為自己家族爭取更多的利益,更多的封地和俸祿,在朝堂之上說話有更多人附和。

潤和帝吩咐:“太子,不如你替孤到飛來醫館走一遭,看看這畫師是否如實描繪,飛來醫館的醫術又如何?”

太子一怔,這念頭盤桓在心裏很久了,但自己的身體日常已是苦撐,上飛來峰頂需要體力,如果半路就要步行,他大概會死在上山的路上,

“陛下開口,兒臣必定走這一遭。”

潤和帝又提醒:“你的身體可吃得消?”

太子當然知道這話的意思。

正因為如此,太子收到裝了畫紙的竹筒以後,就把自己多年的藥方、太醫說詞和診治方案裝入盒中,並修書一封,交給旅賁軍隊正,讓他盡快送去飛來醫館。

“陛下放心,兒臣心中有數。”

潤和帝話頭一轉:“你身為一國儲君,哪有屈尊紆貴上山求醫的道理?”

太子隨機應變:“請陛下明示。”

潤和帝閉著眼睛:“以太子之名修書一封,感謝飛來醫館醫仙們救治貧苦百姓,誠邀他們下山遊玩,設宴東宮,同賞上元節燈會。”

“是,陛下。”太子收好畫作,提著竹筒領命而去。

能把飛來醫館的醫仙們請進東宮,那真是再好不過的事情。

……

潤和帝望著太子離去的背影,穿著厚實的冬袍,腰帶紮緊還顯得寬松,內裏大約只剩一把骨頭,好在太子骨架寬大,還算勉強撐得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