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5章 忙碌(第2/3頁)

而且據任孝所說,秦蘭和她父親一直有書信往來,幾乎每月都有一兩封,字跡和口吻都很正常,也證明了秦涼川是安全的。

那封信他到底收沒收到,或者收到後他有沒有回信,又或者這回信半途到了誰的手裏,成了個不被追究的“懸案”。

……

進入九月底十月初,該秋收了。

秋娘家今年的地裏不僅種了稻谷,還學著清言,在地裏種了幾攏菜,留著自家吃。

清言今年種的稻谷和大豆,蔬菜類的也種了些,主要是大蔥和白菜,還有一些豆角和絲瓜。

農忙了,三幺從那富戶家告了假,回來收地。

邱鶴年經過半月的調養,身體也終於恢復了往常的狀態。鋪子不忙時,他也都在地裏忙。

除他們外,還有五六個雇工是收地的主力。

秋娘和清言幾乎沒時間管地裏的事了,李嬸的地也都租出去了。

北方天氣冷,鎮子下面的村子這段時間都在搶收田地,用不上十月底,活就都幹完了。

到時候農民賣了糧食,手裏有閑錢了,一年到頭的,總要稍微花點錢犒勞一下自家人,除了最基本的吃喝,家裏的媳婦和夫郎,還有小閨女、小哥兒,都得打扮不是?

再說離年關也不算太遠了,等到年底什麽都要漲價,不如早買。

而像香韻坊這樣的店鋪,是最受歡迎的。

李嬸天天在二樓趕著做新一批的香膏,秋娘負責看店,清言負責選貨進貨。

他幾乎走遍了鎮上和縣城,尋找物美價廉的貨源。

現在縣裏已經有店子在學香韻坊,就連李嬸做的香膏和面膜,都有店子出售差不多的了,這個時代也沒什麽專利保護,仿制了也拿他們沒辦法。

好在清言時不時給李嬸提一些新點子,秋娘和李嬸自己也常想著法子,給喜珍系列的產品加些新花樣,來吸引顧客。

將來鎮上有可能也會有人開類似的店,估計也不會等太久了。

清言找來找去,都覺得有些貨源確實不錯,但誰家都能進到,價格互相傾軋,最後誰都賺不到錢,就沒什麽意思了。

所以,他是想找些不一樣的東西。

這事他本來還煩惱了一陣,直到邱鶴年提醒他,可以去問問之前打過交道的那姓鄭的商隊領隊。

這次清言找對了人,經過上次尋找秦涼川的事,彼此都有了信任,在一起做生意最基本的第一關就已經通過了。

清言跟他說了自己的想法,那商隊領隊還是把那叫馮老三的貨郎找了來,跟他說:“你也該出去走走了,別守著這小縣城了。”

馮老三家裏老人已經過世,他盡完了孝,正好也想重拾老本行,便欣然應允。

清言把需求都跟他講清楚了,馮老三沒幾天就組織個小型商隊出發,去了京城。

從木陵縣到京城,要比去南方近的多,一路都是平整的官道,馮老三的隊伍馬匹又多,不過半月不到,就拉了滿滿當當的貨從京城回

來了。

馮老三讓清言先挑,挑完了剩下的才往其他鋪子裏送。

清言自然也沒有虧待他,銀錢給的幹脆不說,還給了馮老三額外的分紅,香韻坊賣出去幾件他的貨,就有相應的利潤給到他手裏,每月一結賬。

馮老三拿了這個錢,對給清言進貨的事,更是上心了,給了清言的,就不會再給別家。

京城裏流行的樣式自然是小地方不能比的,價格稍微貴點兒也能理解。

清言在木匠那定制了個展示架,打出了“京城流行風”的牌子,拿這個做主打,李嬸做的香膏等,已經有固定的客源,它們都能帶動店裏的其他貨品。

效果果然很明顯,整個十一月,清言算了一下,香韻坊的利潤,比剛開業搞促銷那個月還翻了一倍,短短三個月,把一年的房租錢已經賺回來了,秋娘和李嬸都高興地更有幹勁兒了。

天天這麽早出晚歸的,等他們忙完這陣,清言去家裏倉房看,才發現,邱鶴年不知道什麽時候打了個木架子,把大米袋子都架在了上面,防止潮濕發黴。

一桶桶已經榨好的黃澄澄的豆油,也整齊地碼放在了上面。

白菜都曬完了,放進了屋後的菜窖,大蔥也都曬好了,編到了一起掛了起來。

豆角一時吃不完,也都曬成了幹兒,絲瓜瓤也都削了出來,晾幹了,可以直接用來洗碗擦澡了。

雖說有雇工在,但這些活也不都是那三兩個人能做完的,邱鶴年必然要出不少力。

最近一個月,鐵匠鋪子裏的活也漸漸多起來了,邱鶴年兩頭都給顧著了,把清言給心疼得夠嗆。

不過現在也沒到能松懈下來的時候,眼看著還有一個月就過年了,年前不少人家要買鍋買盆,秋收時損壞的農具要修,鐵匠鋪子還閑不下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