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章 下山,串親戚(第2/3頁)

清言沒招架過這麽熱情的人,也沒有身為哥兒的自覺,一時間還覺得男女授受不親,頓時僵硬起來。

邱鶴年和王合幺走在他們身後,見了他望過來的眼神,快走了幾步,將他從秋娘手裏“解救”出來,還認真解釋道:“清言他在家時不大出門,有點怕生。”

秋娘卻完全不在乎這個,一把又把清言“薅”著手腕拽走了,“都是自家人,哪來的生!”

等進了屋,王三幺安排他們坐好,秋娘麻利地一會端茶一會盛湯,瓜子裝了滿滿一簍子,連給孩子留的糖塊都拿出來了,幸虧王念生這會在外面和別的孩子玩,沒看見這一幕,要不得心疼死。

兩個男人一邊喝茶一邊聊,清言聽了一會,說的都是過年之前的活計,還有一些鎮裏的事。

秋娘忙完了,也拉著清言嘮嗑,悄聲問他,“剛才你們是不是從老大家過來的?”

清言點了點頭,好奇道:“你怎麽知道?”

秋娘看樣子想翻白眼,又覺得不好,硬是忍住了,她聲音壓得更低道:“二哥就是太厚道,每年從山上回來都先去那死老太婆那送東西……,”她說到這裏才發現不對,連忙解釋道,“嫂子,你可別多想,二哥每次給我們的,和給那老太婆的都是一樣的,一分不多一分不少。”

“我是替他不值,那老太婆和她家老大都不是什麽明事理的人,送他們東西一點好撈不到,他們反倒恨毒了二哥,純粹兩個白眼狼!”

“為什麽?”清言不解。

秋娘這次實在忍不住,還是把剛才那個白眼翻完了,“那娘兩貪心唄,當初二叔生病,他們一眼沒去看,二哥那陣子又得顧著鋪子裏生意,又得照顧老爺子,天天起早貪黑的,等人沒了,他們又來要家產,還想白拿那鋪子,真是吃了豬油蒙了心了!”

“幸虧二叔活著時知道他們是什麽德行,認養二哥時,都是去官府過了明路入了籍的,老爺子的家產根本就沒他的份兒,他們還不依不饒拿二哥是養子說事,到處鬧,看鬧的沒結果,這一年來才消停下來,不過二哥還是把二叔的那幾畝地,挑了好的分了他一半,年節的都去送東西,借錢的事也有,從沒還過。”

秋娘越說越氣,喘了幾聲粗氣才一擺手道:“那地本來說也要給我們一半,我和三幺說什麽沒要,本來就該是二哥的東西,我們不惦記。”

秋娘是個話癆,說起來就不住嘴,看來對老大一家積怨已深。

清言聽著聽著就走了神,他想,他好像有點了解邱鶴年的想法了。

從王三幺家出來後,他們往家走。

在他家又卸了一只麅子和兩條魚,清言沒忘記把刺猬也留下,秋娘比後來回家的念生還高興,現在推車輕巧了不少。

路上,清言試探著把陳玉來要鋤頭的事講了,也說了自己可能得罪對方了的事。

果然,邱鶴年聽了並不生氣,他神情一如既往,雙眸平靜如湖水,“打鋤頭的事他早跟我提過,我當時拒絕了他,沒想到他會再來找你。“

清言訝然地看著他。

“以前我顧及他是鄰居,張先生為人也不錯,才給他打了那兩件鐵器,他沒給報酬,我也就沒要。但再沒有下一件了,我不會再給他白做。”邱鶴年說。

清言懂了,按現代世界的說法,在邱鶴年的處事原則裏,人們在他心裏有按他自己的價值觀評判出來的“價值”。

在這個“價值”範圍內的索取或給予都是可以的,超過範圍,他會堅決拒絕。

就像王家老大能拿到田地,也能借點銅板,或者收點年節的禮,這是邱鶴年給予他們的他認為合適的補償,也是他們的“價值”範圍內的東西。

但房子和鐵匠鋪,邱鶴年任他們再鬧,也沒松過口,這兩樣,就超過了那個範圍。

而這個“價值”也不是一成不變的。

王家老太指桑罵槐那麽久,邱鶴年都完全沒有情緒反應,是因為在這個過程裏,他的心裏對方的價值在因此不斷減少,在降到為零時,這個人在他這裏就與他毫無關系了,也就是他說的那句話,他該做的都做了,別人怎樣他不在意了,自然以後也就沒有“給予”了。

想到這裏,清言微微松了口氣,邱鶴年並不是個他本來以為的濫好人。

做好人挺好,但沒有原則的好遲早傷了自己,清言不希望邱鶴年受傷。

同時他也想到,不知道自己在對方的心裏,那個“價值”範圍有多大。不管現在有多大,將來他都會把它變成無限大!

回到家時,才到晌午,兩人簡單吃了午飯,喂完二喜,就躺下休息了。

這時候睡覺晚上怕要睡不著,就只是躺著。

窗簾和床帳拉上了,帳子裏昏暗得像黑天。

清言躺在床上,睜眼看著萬工床的頂棚,勉強能看見上面雕刻的繁復的花紋。這張床當初應該也是經過精工巧匠費了不少心力打造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