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3章(第2/4頁)

黃龍奔湧的場景印在了無數人的心中,讓原本面朝土地背朝天的百姓生出了對未知的向往。

甚至在俯身觀看炸堤的同時,拿起望遠鏡仰望蒼穹。

冬季怡河水量不大,哪怕全線貫通冬季都有一段時間難以滿足航運條件。

部分吃水量較深的貨船都沒有辦法在這個時候通過河道。

但是炸堤結束之後,原本只能灌溉的怡河上還是在一夜之間多了許多小舟。

怡河上遊,家陽渡。

晨霧還沒有散盡,便有一艘小舟自此而下。

順著水流慢慢向朝都的方向而去。

今日天氣不錯,陽光自天邊恣意灑落。

頃刻間便驅走了身上的寒意,令人如貓般眯起眼睛。

江玉珣緩步走出船艙,並伸了個懶腰:“照這個速度,不知何時才能到達昭都。”

昭都平原上最後一段引河貫通後,江玉珣和應長川也借此機會來到怡河上遊,與身為“總工程師”的尹松泉一起巡查了河道。

巡查結束時時間已經不早,兩人便暫住在了上遊的仙遊宮中。

早晨見怡河上滿是小舟,天子忽然提議乘船回昭都。

同樣想感受一下怡河小舟的江玉珣瞬間與應長川達成了共識。

應長川隨江玉珣一道走出船艙,並將一件狐裘輕輕披在了他的身上:“等傍晚時就能到了。”

江玉珣下意識抓住衣領,他轉身朝應長川搖頭說:“今天天氣不錯,怡河上也不太冷,還是不要穿得這樣顯眼了。”

現在時間最早,但是怡河上已經有了不少小舟。

和江玉珣所在的小舟不一樣,其他船只上要不是擠滿了人,要不然就是堆了滿艙的蔬菜。

怡河上遊多農田,冬日除了小麥以外還種了不少的蔬菜。

此時有許多百姓正乘著原本用來采藕的小舟順流而下,想要趁著天黑之前趕到昭都,將船上的菜都賣出去。

還有的人則想要趁著還沒過年,去昭都城內采買些東西。

怡河剛剛通航不久,這一切對百姓而言依舊非常新奇。

雖說此時還是深冬,但他們不但沒有一點進艙取暖的意思,甚至還是聚在船板上新奇地朝四周張望。

和坐在船上慢慢悠悠等它前進的江玉珣與應長川不同。

還有趕時間的百姓在順流而下的同時不斷擺動船槳提高速度。

應長川微微蹙眉,他擡頭看了一眼天上的暖陽後終於放手,任江玉珣把狐裘放入艙內。

沒了狐裘後衣著總算不像剛才那樣誇張顯眼,但是兩人的打扮到底是和周圍船上的百姓不同。

充了棉花的錦衣在陽光下泛著微光,頭頂的玉冠也一眼就能看出不是俗物。

不遠處的小舟上,有百姓好奇地劃著船靠近。

見他們偷偷觀察自己,江玉珣非但不惱反而借此機會與他們聊起了天來。

“阿嬸,你們船上裝的是什麽?”

見江玉珣與自己搭話,對面船上的婦人不由吃了一驚,她愣了一下才有些緊張地開口回答道:“回公子的話,民婦船上裝著的是菠菜。正打算今日運到昭都去擺攤售賣。”

這些年來江玉珣常住仙遊宮中,回昭都的時間並不多。

但是在他的印象中,往年這個時候昭都附近似乎沒有這麽多百姓前去擺攤賣菜。

江玉珣緩緩坐在了船邊:“往年不去嗎?”

他的語氣格外輕松,並無一點昭都貴公子身上的淩人盛氣。

“往年啊……”見江玉珣語氣不錯,那婦人也不再局促不安,她幹脆也坐在船邊隔著幾丈遠的距離和江玉珣聊了起來,“這船行不但比牛車快很多,最重要的是壓根不必用牲畜拖拽。不是我們往年不想去昭都,實在是駕著牛車去一趟,來回著路的花費都能趕上賺的了,實在是劃不來呀!”

水運向來都是最便宜的運輸方式。

之前百姓不是沒有想過劃船去昭都,但是沒有截彎取直之前的怡河河道漫長、曲折,不但不好行船且去一趟昭都路上花費的時間也實在太長。

聽到這裏江玉珣忍不住輕輕地點了點頭。

當初選擇截彎取直時,他第一時間想到的其實是方便泄洪和運送士兵。

陰差陽錯的是,這條河道竟從貫通的第一天起,便給了百姓意想不到的方便。

劃船的少年似乎是婦人兒子。

見兩人有一搭沒一搭地聊了起來,他也湊近過來並好奇地問:“公子可要買些蔬菜帶回家中?”

“你這孩子!”婦人有些不好意思地轉身說,“公子一看就是來坐船遊覽河道風光的,在這裏買什麽菜啊!”

不料江玉珣卻眼前一亮道:“沒事,我正好給家中買上一點,聽說過清晨的蔬菜正是鮮甜的時候。”

見江玉珣這麽說了,婦人也回到船艙裏去給他打包:“當然了!這是我今日天還沒亮的時候從地裏摘的,上面還帶著土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