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0章(第3/5頁)

江玉珣立刻補充道:“你別誤會,我沒有那個意思。”

看到對方眼中的驚慌與懊悔後,應長川難得停下腳步,並反思了一瞬……自己於阿珣心中的形象,是否有些不大正經?

夏風中逐漸多了幾分涼意。

圍繞小築輕淌的溪流也氤氳著多了些霧氣。

一場小雨過後,暑氣蕩然無存。

第一片落葉自小築不遠處那棵柳樹上墜了下來。

晝夜顛倒之下,十日的時間也變得格外快。

按照應長川原本的計劃,這十日兩人還要到昭都、月鞘嶺上閑逛一番。

可誰知最後竟一步也沒有離開燕銜島的地界。

彈指之間就到了下島的日子。

明日便要重新開始工作,生物鐘絕不能再亂下去。

江玉珣雖然還有些困,仍強忍著沒有在白天睡覺。

榆木制成的馬車上鋪了厚厚一層軟墊,江玉珣靠在放了棉質靠枕的車壁上,並將車簾撩開小縫朝窗外看去。

知不覺立秋已過。

往年這個時候,百姓已開始準備收獲粟米。

但如今畝產更高、營養更好的小麥已經能夠完全滿足怡河兩岸百姓日常所需,甚至於填滿了糧倉。

他們也不再執著於播種粟米。

而是在夏收之後,在田地裏種滿了白菜、菠菜等蔬菜。

——上過學堂的百姓都知道,與“吃飽”同等重要的還有“吃好”。

除了肉食以外,各種各樣的蔬菜與茶葉也必不可少。

此時田間地頭滿是正在種植菠菜的百姓。

不遠處還有人在零碎的土地上開著荒。

有了新的效率更高的農具以後,能夠參與勞動的人也越來越多。

除了青壯年男子以外,孩童與婦人也能夠拿起工具收割、墾荒。

自今年起,大周凡是青壯年勞動力不分男女均可單獨立戶、分田。

集中開荒得出的土地,以最快速度尋到了它的主人。

如今正在田埂邊勞作的百姓或許不知道此舉意義何在。

但自現代而來的江玉珣猜,過上差不多百年,大周便會因此舉而發生改變。

大周所處的歷史時期,還未形成後世那般嚴格的禮教。

單單前朝便有不少女子封侯的例子。

然而這終究只是特權和空中樓閣,隨時都可能被收回。

只有自下而上,從田產經濟開始的變革,才能讓它從“特權”變為每個人都能享受的權利。

並在未來衍生成為獨特的力量。

“叮叮叮——”

遠處忽然響起一陣駝鈴聲。

坐在馬車內批閱奏章的應長川也擡頭看向窗外,同時隨口道:“這是去巧羅國的駝隊?”

江玉珣的眼睛瞬間一亮,“沒錯,今年棉花產量頗高,不但能夠滿足克寒的需要,還能多產一些送至西域……”說到這裏他忽然想起什麽般補充道,“等我們回到仙遊宮後,應當就有自西域來的瓜果吃了。”

大周不但打敗了折柔,且保全了以巧羅國為首的西域諸國。

大勝之後,不用再顧及折柔的他們,也不必改道克寒運送特產。

差不多就在獲勝的同時,西瓜的種子便經北地傳到了大周。

按照時間計算,這幾日正是第一批西瓜成熟的時候。

江玉珣平常對吃的不是很感興趣,見他忽然如此開心,應長川忍不住放下手裏的東西說:“愛卿若是喜歡,明年便派人在田莊中早早多種一些。”

聊到這個,原本還有些困的江玉珣徹底清醒了過來。

他雖然期待西瓜,但還是搖頭說:“暫且不必……這西域瓜果也不一定非常好吃。”

話說到這裏,江玉珣的聲音中忽然多了幾分遺憾。

最早的西瓜與現代人記憶中的樣子完全不同。

它的果皮與果肉皆是白色,嘗起來並不甜,甚至於經絡粗糙口感也不怎麽好。

比起當做水果直接食用,百姓最早常用它涼拌、燉菜。

為現代人所熟知的裏紅肉綠皮的西瓜,還要再晚一點才能出現。

昭都附近的官道是由大石打基、碎石填隙,再鋪黏土制成的,平坦程度堪比現代的水泥路。

但無論什麽路,都不免會落些碎石,馬車行走間免不了顛簸。

木質的車輪突然碾過石子。

坐在窗邊的江玉珣跟著倒吸了一口涼氣:“嘶……”

“還疼嗎?”說著,應長川便將江玉珣扶入了懷中,並緩緩蹙眉道,“回仙遊宮後,再——”

意識到他想說什麽的江玉珣突然擡手捂住了應長川的嘴巴:“不必找太醫!”

江玉珣的身體雖不算是疤痕體質,但過分白皙的皮膚卻格外容易留下印痕。

直至今日,第一天那些印子仍清清楚楚地留在他的身上,非但沒有半點消散的跡象,甚至於上面還摞了一層新痕。

……都怪素了這麽多年的應長川,逮到機會便要做那種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