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5章(第2/5頁)

說話間馬車便已緩緩駛入了高墻之內。

世人雖不知應長川與他父親之間究竟有過什麽矛盾。

只知整個應家在他登基以後都未落得什麽好處。

大周朝臣都怕天子,因此在宓將軍犧牲後,摸不清他對宓家態度的文武百官便也不敢再與剩下的旁支套近乎。

時間久了,這座位於昭都城南的大宅也變得格外清靜。

若不是應長川親口說,江玉珣怎麽也沒有想到他竟會把自己帶到這裏來。

-

馬車緩緩停在了院內的青石板上。

宓家祖宅內的樹木早已參天蔥郁,夏風也變得不再那麽燥熱。

涼風吹過瞬間帶走江玉珣身上全部酒意。

他忍不住好奇地四處打量:“陛下兒時曾在這裏生活過?”

《周史》記載,靖侯荒淫無度、窮奢極欲。

同是大家出身的宓夫人與他關系並不好,常常帶著年幼的應長川回到宓家居住。

“對,”應長川略有些懷念地朝四周看去,“這裏要比靖侯府清靜許多,我兒時便是在此讀書、習武的。”

宓家人少連帶著大宅內也沒有多少家吏。

應長川來之前並未提前派人通知,以至於兩人下馬車到現在都沒有見到幾個人影。

隨他們一起來的玄印監早退了下去。

應長川一邊說一邊帶江玉珣走到了一棵樹旁,他緩緩用手拂過樹幹:“這是我當年練劍時留下的痕跡。”

高大的銀杏樹上留有深淺不一數道痕跡。

哪怕已過去多年仍清晰可見。

……

應長川方才沒有讓守在院門口的家吏進宅通報,故而至今仍無人趕至此處。

雖然有多年沒有回到宓家,但看到這熟悉的花草樹木之後,應長川的記憶仍一點一點清晰了起來。

他憑記憶帶江玉珣朝自己當年的住處而去。

宓家人少但是宅院頗大,路過一間堂屋室時,江玉珣耳邊突然出現了“噼裏啪啦”的算盤聲。

他有些好奇地順著窗縫看了進去——

不大的堂屋內放滿了桌案,五六個家吏打扮的男人正坐在桌前敲著算盤。

他們眼下皆掛著大大的烏青,看上去好像有一陣子沒有好好休息。

除此之外,房間裏還堆滿了寫滿字的宣紙。

仔細一看還能辨認出“粟米一石二十錢”一類的字樣。

“……困死了,”坐在窗邊的家吏忍不住打了個哈欠,他一邊揉眼睛一邊有些不確定地嘟噥道,“我們近日如此刻苦,要是再考不上可不是虧大了?”

此話一出江玉珣便反應過來,這幾個人並不是在算賬,而是在準備三個月後於昭都舉辦的科考!

如今大周掃盲成果雖豐,但是受到時間制約。

大部分成年百姓如今僅能做到識字,科考對於他們而言仍有些遙遠。

今年參與科考的主力,都是眼前這類一直在大戶人家內供職的家吏或是商戶子弟。

“想那麽多做什麽?”另一人也跟著打了個哈欠,“今年朝廷格外缺少人手,這怕是近些年來最好考的一次了,哪怕累死也得抓住這個機會。”

“……你說我們能考過那些達官顯貴之後嗎?”不知是誰這樣問了一句,堂屋內突然爆發出一陣大笑,剛才還在打哈欠的人都不困了。

“達官顯貴之後哪稀罕去北地,去爍林郡啊!”

“就是哈哈哈!”

“也對,也對……”

除了昭都缺少官員外,那些新打下來的領土更缺人去管轄。

這場科考排名靠前的小部分考生將會留在昭都供職,大部分人都會被朝廷分往各個郡縣。

那些達官顯貴之後讀的書自然多,可他們寧願一直考下去也不願意離開昭都。

可這些家吏就不一樣了。

——前所未有的上升之道已經為他們鋪開,沒有人不想去外面闖蕩一番。

這個機會史無前例,絕對不能錯過!

笑過之後他們也清醒了過來。

方才還在吵鬧的人立刻坐直了身:“來來,給我一張白紙,我要默怡河的圖紙。”

身旁的人把紙遞了過去,房屋隨之安靜下來。

江玉珣並沒有想過借一場科考選出什麽驚世大才。

如今帝國百廢待興,朝廷需要的是為民辦實事之人。

除了、律、醫、數、農等基礎科目以外,時政、地理甚至與米糧價格都占很大的比重。

要想當父母官,必須了解自己腳下的這片土地。

“走吧陛下……”江玉珣壓低了聲音對應長川說。

他不想打擾到這群家吏,見眾人開始默畫怡河地圖,便盡可能放輕腳步與應長川一道離開了此處。

等走遠之後才長舒一口氣道:“選官只是第一步,等選完官後大周的朝堂制度也要隨之發生改變才行。”

江玉珣一邊說一邊擡眸認真看向應長川。

這個問題他與應長川都有過考量,但還未正式放上議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