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7章(第3/5頁)

長渠最寬處雖還不到一尺,但其中卻設有閘門、閘墩與閘槽。

可謂麻雀雖小,五臟俱全。

小小的閘門上還裝了可以升降的木質閘板,不遠處的農戶正通過這道閘板控制著灌溉的流量。

這樣一來,既能緩解旱情,也能避免大水漫灌淹死麥苗。

最重要的是可以將每家每戶的灌溉時間分隔開來。

眼看河水將要漫上田壟,莊嶽終於無奈轉身:“走吧,澆水之後土壤墒情就會變好,田間也沒什麽大事了,你先回仙遊宮去忙自己手頭上的事情吧。”

說著他便邁步向官道走去。

然而還不等莊嶽徹底走下田壟,一直沒有說話的江玉珣忽然伸手輕輕拉住了他的袖子。

“世伯,”江玉珣認真地看向莊嶽,他深吸一口氣無比鄭重地對莊嶽說,“我分得清楚。”

已經跳過剛才那個話題的莊嶽愣了一下:“分得清什麽?”

“……分得清喜歡的究竟是‘皇帝’的身份,還是他這個人。”

自己並非這個時代的土著,對“天子”不存在任何天然的敬畏。

應長川在自己的心中,從來都不是“陛下”而是“應長川”。

朝廷廣納賢才,不拘一格。

越是“新奇、前所未有”之物,便越是受到重視。

來自大周各郡的能工巧匠與各行各業的人才,已經在昭都附近徹底紮下了根,更有優秀者獲得了封賞和官職,完全不受身份與出身的影響。

受此影響,百姓們也於生活中鉆研了起來。

除了習字、識數以外。

擅長種地的百姓試著將耕種一事研究得透徹、明白,於日常工作中總結起了經驗與規律,試圖寫成農書奉至禦前。

擅長木工的則去研究新的農具與車馬。

甚至於還有人觀起了天象與水文。

幾乎每個人都想在這個時候做出點事情來,不願錯過這個特殊的時代。

他們越是研究,便越無心去理會從前不可一世的聆天台。

江玉珣回仙遊宮後,玄印監便將最近一段時間各地奉上的新奇玩意送到了他的面前。

他一邊看一邊在本上記錄,最後如往常一般將這些東西匯整成冊送向天子手中。

-

時間已經不早,流雲殿後殿早亮起燈火。

暖色的燭火照亮了奏報上的文字,卻映不暖泛著寒光的甲胄。

一推開門,江玉珣便看到了懸在衣架上的戰甲,還有安靜站在它對面的應長川。

他不由放緩了腳步,並猶豫道:“……陛下這是在整甲?”

話音落下的同時,江玉珣便轉身闔上了殿門。

這套戰甲此前一直放在庫中,應長川今日取它不可能是為了回憶往昔,而是為了……出征。

身為開國之君的應長川,也是這個時代最好的武將。

在原本的歷史中,便是由他率人苦戰七年打敗了折柔。

更別說大周軍事人才,此時也正處於青黃不接的時期。

原本最受應長川重視的征南大將軍——也就是原主的父親,已犧牲在了幾年前的戰爭之中。

而未來有望大放異彩的顧野九,如今還未正式上過戰場。

這場戰爭應長川定不會缺席。

天子朝江玉珣看去,他輕輕點頭道:“對。”

戰爭絕非兒戲,生死難以預料。

雖然早知道應長川會去北地,但聽到這裏江玉珣的心頭仍像是忽然壓了顆大石頭般難受了起來:“陛下何日動身?”

他垂眸看向銀甲,小心藏起了眼中的情緒。

應長川走來接過江玉珣手中的奏報,伸手摸了摸身邊人的長發道:“阿珣只想問我這個?”

不知何時,他也在私下裏叫起了江玉珣“阿珣”。

應長川的語調微揚,語速略緩。

簡單的“阿珣”兩字到了他的嘴裏,立刻多了幾份不同的意味。

江玉珣正想點頭。

但嘴巴裏卻說:“我想和你一道去北地。”

聽到這句話,就連江玉珣自己都有些意外。

他完全沒想到,自己最想說的竟然會是這個……

應長川頓了一下,他並未拒絕江玉珣的要求:“好,阿珣待在鎮北軍營地之中便好。”

說著原本正在撫弄江玉珣長發的他忽然擡手,拔掉了插在黑發間的那支玉簪。

江玉珣的發髻隨之一松。

鎮北軍營地距離折柔還有一段距離,應長川自信絕不會讓戰火蔓延至此。

這些年來江玉珣雖然一直有在習武,但他也知道自己有幾斤幾兩。

原主的身體底子極差,江玉珣雖然不像原主一般纏綿於病榻,但上場殺敵對他而言還是太過遙遠。

江玉珣輕輕地點了點頭:“好。”

在一起後他才知道,應長川竟然比從前表現出來的還要幼稚。

比如此時,應長川嘴上在說話,手上也沒有閑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