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2章(第2/5頁)

“無妨。”應長川微一用力,便把坐麻了腿的江玉珣從席上拉了起來。

黑色的長發自他唇邊蹭過,兩人之間的距離瞬間近得不可思議。

江玉珣剛一站穩,還未來得及把手從應長川手心抽出,便聽他於自己耳畔緩聲道:“往後若還有擔憂,隨時問孤便是。”

說著,終於放下手來。

江玉珣只得匆匆點頭。

應長川的話令他想起了自己在羽陽宮內所提之問,與彼時的心情。

……當日江玉珣還覺得應長川的私生活和自己沒有半點關系,並於暗中發誓再不過問他的私事。

那麽這一次,自己又是為何生出了如此的疑慮呢?

不等江玉珣想明白這個問題,流雲殿外忽然傳來一陣異響。

他下意識擡頭朝著聲音傳來的方向看去。

——早早離開流雲殿的克寒王子若固,正扶著門框呆呆地看著自己所在的方向。

在他身畔,木質的殿門還在輕輕地搖晃著。

……若固似乎是不小心撞在了門上。

也不知道若他竟在這裏看了多久,視線相對的那一刻,少年蜜色的皮膚突然泛起了紅來。

不等江玉珣開口解釋,若固突然沖著他與應長川“嘿嘿”一笑,接著猛的向後退了兩步。

“你們忙你們忙,我就不打擾了!”話音剛落下,若固便一溜煙地跑沒了影……完全沒留解釋的余地。

江玉珣:“……”

算了,習慣了。

-

克寒嚴寒幹燥,並不適合喜溫的棉花生長。

此次克寒人來大周,既是例行交流,也是為了開啟棉花貿易。

最近幾日正值選籽種棉的時期,地裏雖然沒有棉花,但寧平倉中卻還有部分存量。

大周過去的稅制,已有“兩稅法”的雛形。

改制也在順著這個思路繼續前行。

在改革正式推行之前,還要先完成對國庫與糧倉的清點工作。

得知應長川要前往寧平倉,查看倉內具體情況後,奔著棉花來的若固一行人也跟著他一道去了位於昭都城郊的倉城。

這個時代的馬車坐著並不舒服,遇到坎坷不平處便顛簸不已。

有了更為穩固、舒適的“橋型鞍”後,越來越多的人棄車騎馬。

最近正是昭都最宜人的時節。

在江玉珣看來……除了克寒王子若固那道不斷徘徊於自己與應長川之間的古怪目光以外,騎馬而行總體而言非常舒服。

克寒貴族的衣物大多由羊毛制成,在春季的昭都顯得過分厚重。

在去寧平倉前,若固一行人便換上了正風靡於大周貴族之間的棉布衣袍。

一路上他都在稱贊身上衣袍舒適,並忍不住將其與絲綢相比。

按照原本的計劃,寧平倉的修建要耗費六年時間。

如今不但施工進度比原計劃快近一倍,甚至於寧平倉的設計規模也擴大了整整三分之一。

除了原本的“倉城”以外,工匠們又新挖了一條水道與怡河相連。

未來南方郡縣征收上來的糧食,將會直接通過水路直接運入倉城。

……

在古代,普通的百姓幾年也做不了一身新衣服。

因此棉花與棉布並不需要像糧食一樣大量儲藏、一儲多年,多是作戰略儲備之用,以防止再有像今年年初那樣的災情發生。

寧平倉內的棉儲區面積並不大,且多集中在水路兩旁。

倉庫也只是一般的夯土屋房,並不像糧倉那樣深挖糧窖。

遠遠見天子朝此地而來,守在倉外的士兵立刻俯身行禮:“參見陛下——”

“免禮。”應長川緩緩點頭。

“是,陛下!”

應長川雖然低調,但安保並未因此而松懈。

官道兩邊早早候滿了官兵,沿途的山林與田地均有人嚴密看守。

寧平倉內更滿是身著重甲的士兵。

路過的時候克寒使臣忍不住多看了他們一眼,但下一刻注意力便被倉內的東西吸引了過去。

土夯倉庫內堆滿了棉花,遠遠望去如小丘般壯觀。

眾人目光不由隨之一亮。

江玉珣也在這個時候站在倉門前朝他們介紹了起來:“若固殿下、次嘉大人,眼前這裏便是寧平倉內的儲棉區……”

使臣次嘉雖然不是第一次來到大周,但“棉花”對他而言還是一樣新奇之物。

江玉珣介紹的時候他聽得尤為認真,並時不時點頭。

“……儲存棉花時尤其要注意防火、防潮、防黴,昭都氣候相對幹燥,後兩樣問題不大,防火就成了頭等大事,”江玉珣一邊帶他們向倉庫內走一邊說,“因此大周就直接把棉倉建在了水旁。”

次嘉下意識朝河道看去,“……原來是這樣。”同時緊跟著江玉珣一道向前而去。

踏入倉門的那一刻,江玉珣突然停下腳步轉身朝他笑了一下說:“不過往後克寒並沒有這個煩惱,正常儲存便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