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3章(第2/5頁)

“對對!”

“薛將軍此言有理——”

說話間眾人已經重新拿起農具,收割起了田地來。

他們是“年富”,但看這樣子卻沒有半點“力強”之意啊!

“時間也不早了,”薛可進輕輕地拍了拍江玉珣的肩,拉著他走向一旁的樹蔭:“江大人在這裏休息吧,如今已經入夏暑氣太盛,千萬保重身體。”末了終於擡頭,大聲提醒田地裏忙了整整半天的眾人去用午飯。

“各位大人也先休息一會兒吧!”

麥浪在烈日之下翻滾,天氣忽然變得悶熱起來。

此刻,眾人竟連呼吸都變得有些困難。

田地雖還未收完,但忙了一上午的他們也到了應該休息的時候。

人是鐵飯是鋼,眼看田地暫時無法收好,眾人紛紛放下手中鐵鐮向營帳中而去。

“也是,我們先走吧……”

“歇息一會,待吃完再來!”

同樣在這裏曬了一早上的薛可進擦了擦汗,轉身朝江玉珣招呼道:“江大人也一起來吧!”

“是,薛將軍。”江玉珣猶豫了一下便點頭跟了上去。

-

夏季天氣總是變化無常。

時常陰一會晴一會,大雨也說來就來。

去軍帳內用飯之前烏雲還在遠處的月鞘山上,半個小時不到烏雲就已布滿遠天,甚至有向此處蔓延的趨勢。

“——報!”士兵跑入江玉珣所在的軍帳,單膝跪地向薛可進行禮道,“將軍大人!外面恐怕要下雨了。”

薛可進並不著急,而是放下手中的茶杯朝他點頭吩咐道:“去叫人用推鐮收了那片田地吧。”

這頂軍帳內只有他與江玉珣二人,因此薛可進並沒有壓低聲音。

“是,將軍大人!”士兵當即領命,從軍帳中退了出去。

聽到“推鐮”這兩個字,剛剛吃完午飯的江玉珣也跟著站了起來,同時轉身向薛可進說,“薛將軍,我也同他們一起去看。”

“不急,”說話間薛可進也起身離席,“我同江大人一起去。”

說著,兩人便一道走出了軍帳。

濃重的烏雲遮住了南邊一半的天空。

大雨將要到來之前,平原上連一絲風都沒有。

但越是這樣的天氣,便越是要小心。

等江玉珣和薛可進走回田地邊的時候,士兵已經推著推鐮來到了此處,並於田間勞作了起來。

雨還沒有來,江玉珣索性放下雨傘直接走入了麥田之中,仔細朝士兵手上的東西看去。

“推鐮”是一種收割用的農具。

它由木頭制成,一端為方便手持的長柄,另一端則有兩個叉。

鐮刀就被鑲在那兩二叉之中,且被一橫木連接。*

“見過江大人!”

“不必多禮,”江玉珣趕忙道,“先忙吧。”說完便把前面的地方給他讓了出來。

“是,大人——”收割一事無比緊要,士兵向江玉珣行了一禮,便推著推鐮向前而去。

推鐮的橫木兩側裝有木輪,推起來非常方便,不過轉眼他便已向前走了幾米。

木輪緩緩碾過早已整好的田地,伴隨著木輪的動作,金燦燦的麥稈被攔腰截斷,整整齊齊地躺在了田地之中。

看到這裏,江玉珣的心中都不由稱奇。

——推鐮果然和古書中記載的一樣好用,不愧為歷史上最早的收割機!

薛可進不知在什麽時候也走下了麥田,他不由贊嘆道:“推鐮收割出來的麥田格外規整。”

接著看了一眼不遠處坑窪的麥田,有些無奈地笑道:“各位大人忙了半天,還不如這推鐮分秒之功。”

他的話語間滿是感慨與贊嘆,顯然也在為推鐮的效率所震驚。

江玉珣彎腰撿起一段秸稈,末了站直了身,無比真誠地對薛可進道:“推鐮的制作真是多虧了薛將軍和勤務處眾人。”

“推鐮”這東西到現代史早已失傳,只剩古書殘卷中留有幾張圖紙。

由於不曾見過實物,江玉珣對其結構的概念也不太清晰。

故而他並沒有將圖紙交給田莊中的工匠,而是直接送到了薛可進的手中,交由軍械勤務處來研究、制作。

——江玉珣沒有想到,軍械勤務處根據圖紙反復試驗,最終竟真的趕在夏收之前將它做了出來!

經過反復試驗打磨的推鐮,不但工作效率高,且真的如古書中記載那般“勝輪走坡”以及“便於收斂”,可以運用在土坡與山地之上。

不只怡河平原可以用,辰江兩側新開出的水田同樣可以!

原本挺立的麥稈在此時整齊地鋪在了地上。

遠遠看去,如一大片明黃色的地毯,覆蓋了整片田野。

“哎!你看你這話說得!”薛可進趕忙搖頭說,“若不是江大人的圖紙,我怎麽能做出這東西來?”

“這都是前人之功,我只是憑借印象畫出它的大概形貌而已。”江玉珣不由解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