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8章(第3/5頁)

江玉珣笑著朝對方點了點頭。

此時屋內還沒有家具,只有一張土炕盤於房間角落。

澤方郡冬季寒冷,取暖便全靠它了。

說話間,幾人已經走出了房間。

當地的官員帶他們向堂屋後走去:“這裏便是茅舍、豬圈。”

江玉珣一行人緊跟著他向後院而去。

當地官員方才說的“茅舍、豬圈”其實是同一個東西。

大周及附近朝代,有能力的農戶都會在家中養豬。

豬圈則與建在稍高處的茅房相連,形成頗具時代特征的“連茅圈”。

它既能節省空間、方便堆肥,又能減少汙源。

古人講究“事死如事生”,後世考古人員也因此在各大墓葬中,發掘到了不少“連茅圈”的模型。

江玉珣所在的博物館,就有一整排擺滿了這類陶質模型的展櫃。

看慣了縮小版模型的他,還是第一次見到真正的連茅圈。

他一邊細看一邊好奇地問:“這些家禽家畜到從何而來?”

見他感興趣,澤方郡官員介紹得愈發細致:“百姓若想,便可去官府租苗,待養成後再還等量的豕崽便好。”

“至於……耕牛還有農具,則是一閭一套。”

這些邊境移民以二十五戶為一“閭”,他們生活在同一片區域,乍一眼看去有些像現代的小區。

除了民居以外,每個閭裏還建有一座牛棚與小型糧倉。

這些糧倉皆是樓閣式,由木頭制成,既利於通風、幹燥,又便於防潮防腐。

如今的閭裏看上去還有些簡陋。

但已經具備了繼續向前發展的條件。

聽聞此言,江玉珣輕輕點了點頭。

說話間他已經跟在澤方郡太守的背後,走到了屋後的空地上。

想起一行人千辛萬苦自折柔帶回來的菠菜種,江玉珣忍不住停下腳步。

此處似乎可以用來種菜。

這個時代的百姓吃飽尚不容易,大部分人還沒有什麽食用蔬菜補充營養的概念。

但是在江玉珣看來,這兩樣一點兒也不沖突。

他默默將這件事記在了心裏。

澤方郡所處的位置,非常適合種植菠菜。

等菜籽再多些,便可將它推廣於此地的農戶之間。

-

馬車順著慈水向東而去。

沿途到處都是這樣的閭裏民居。

江玉珣坐在車窗邊向外看去。

慈水兩邊滿是半米寬的灌溉水渠,此時百姓還沒有來,水渠與河流連接處皆以木板相阻。

他一邊看一邊忍不住道:“我總覺得缺點什麽……”

澤方郡的土地非常平坦,褐色一片蔓延至天際,遠遠看去格外壯觀。

“缺點什麽?”和江玉珣同坐一駕馬車的官員忍不住疑惑道,“這邊的閭裏都是比照昭都附近的樓舍修成,按理來說應當什麽都有。”

比照昭都建成?

聽到這裏,江玉珣終於想起哪裏怪怪的了!

“我知道了!”江玉珣撩開車簾向外看去,“昭都附近幾乎家家有井,且又有怡河流過,一點也不缺水。但是澤方郡卻和它不一樣。”

發源於雪山的慈水滾滾東去,但是慈水的兩岸卻一片荒蕪。

哪怕已經到了初春季節,仍然只有零星的綠意。

聽江玉珣這麽一說,坐在他身邊的官員瞬間明白過來:“對啊!澤方郡這邊一個閭裏才一口水井,萬一遇到哪年格外幹旱,怕是要出大問題的。”

澤方郡的官員並非本地人,並未適應此地氣候的他們,竟然在這種小事上出現了遺漏。

想到這裏,他不禁後怕了起來。

江玉珣點頭道:“雖說這幾年雨水充沛,但是人無遠慮,必有近憂。還是應當在每個閭裏附近開挖蓄水池,起碼能保證一季的用水和灌溉。”

“對對!”身邊人連忙點頭,“此事一定要第一時間安排下去,絕對不能等到荒地開墾完後才做。”

江玉珣一邊說,一邊向右手邊摸去:“稍等,我將這件事記一下。”

“是,江大人。”

江玉珣常把筆記本放在這個位置。

然而今天馬車車壁旁什麽都沒有,他一不小心就摸了個空。

江玉珣頓了一下才想起,自己的本冊似乎是丟了。

想到本冊上的內容,他不死心地向周圍人問:“不知大人可有在這駕車上看到我的本冊?”

“本冊?”身旁的人有些迷茫地搖了搖頭說,“並未見過。”

“好吧。”江玉珣有些失望地點了點頭。

看來這東西是真的被自己丟在了北地。

-

明日一大早眾人就要回昭都了。

江玉珣剛剛從慈水附近回到軍中,正準備動手收拾行李,便有一名士兵來到他帳內道:“江大人,陛下叫您去主帳一趟。”

“是,”江玉珣跟著站了起來,同時忍不住好奇地向士兵問,“陛下可有說是何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