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7章(第2/5頁)

湯一蒙瞬間瞪大了眼睛。

-

鎮北軍中有很大一部分士兵都是“役卒”。

他們在來此地服役前,都是普通的百姓。

聊起種地的事,各個都能說得頭頭是道。

江玉珣到的時候,幾名士兵正合力將一口大陶缸滾至此處。

行過禮後,其余幾人一邊拆卸馬車上的糧食,一邊對江玉珣說:“麥種最忌水,若是周圍環境太過潮濕,便非常容易捂種、黴變,到那個時候麥子就難發芽了。”

說著,便將裝在麻袋裏的麥種倒了一半進陶缸裏。

江玉珣隨手抓起一把,輕輕揉了揉後說:“這些糧種似乎是從地窖裏取出來的,有一點點潮氣。”

“折柔王庭幹燥少雨,能將種子放成這樣可是不容易啊,”湯一蒙忍不住笑了一下說,“幸虧他們不重視,不然我們也難如現在這般輕易地拿到麥種。”

士兵隨他們一道檢查了麥種。

過了一會忽然後擡頭看了看天說:“今日天氣不錯,不如先把種子晾曬一下吧?等徹底曬幹後,再將它們裝進陶缸裏面去。”

澤方郡離折柔太近,在這裏育種並不安全。

江玉珣等人離開的這幾日,應長川已經看過了附近幾個適合做軍馬場的場地,訓練騎兵一事也有了些眉目。

再過一段時間,他們便要南下回京了。

屆時眾人便會將麥種帶回昭都,並趁著春耕的最後時機將其播下。

從沒有種過田的江玉珣一邊聽,一邊認真將這些士兵說的話記在心中,並不時詢問一些細節上的問題:“每缸都要裝滿,還是說需要空出些空間?”

駐守澤方郡的士兵,操著一口濃重的北地口音。

他們早就聽說過“江大人”的名字,並把他視若神明。

士兵們沒有想到,江大人有一日竟然會如此認真地聽自己講話。

黝黑的面龐在此刻泛起了紅,士兵努力用官話對江玉珣說:“麥種既容易吸濕,通氣性又差,絕對不能放得太過緊實。不然若是麥堆裏面回潮、發熱的話,我們很難發現和排除。”

江玉珣連忙點頭,將他說的話記在了心裏。

前幾年大周的稅收都用在了軍餉之上。

若不出意外,今年大周軍糧已有三四成能夠自給。

等回到昭都以後,便要著手於擴建糧倉之事了。

江玉珣相信負責此事的官員,一定會盡最大的努力完成此事。

但在此基礎上,還應該多收集民間整日都與田地打交道的百姓的建議。

現在約莫兩三點的樣子,距離日落還有一段時間。

見日頭不錯,士兵便開始在地上曬起了糧食。

“稍等我一會,”見眾人開始忙碌,江玉珣向他們打了個招呼道,“我回軍帳內拿個本冊,記一下剛剛說的那些事。”說完便轉身向住處走去。

“是,江大人——”

陽光穿透毛氈落入軍帳之中,照亮了一方空間。

江玉珣坐在書案前翻找自己起了自己的筆記本。

他桌上的本冊實在太多,過了好一會方才將所有冊子翻完一遍。

“怎麽回事……”江玉珣忍不住嘟囔道,“我明明記得是放在這裏的,為什麽突然找不到了。”

說完他又不信邪地繼續翻了起來。

十幾分鐘後,面對鋪滿一地的本冊,江玉珣終於忍不住懷疑起了人生。

“奇怪。”

……難不成我忘記把它帶到澤方郡了?

他猶豫了一下,隨便抽出一張紙記錄了起來。

-

昨日風沙太大,士兵都在軍帳內休整。

今日好不容易天晴,眾人訓練的熱情也比往常更大。

在晾曬麥種的同時,校場那邊便傳來了震天的鼓聲。

“咚——”

鐵器相互碰撞產生的細響隨之傳到了營帳外。

牛皮制成的軍鼓敲擊起來聲音格外渾厚。

眾人的心跳聲似乎與它一起產生了共振。

湯一蒙一邊整理麥種,一邊問:“校場上這是在做什麽?”

說完便頂著青腫的眼睛,有些好奇地回頭向遠處看去。

校場與營區之間雖有一段距離,但今日天氣晴好,一眼便可以看到遠處士兵們的動作。

第一通鼓聲之後,士兵們整理完了隨身攜帶的武器。

緊接著又是第二通鼓。

伴隨著鼓聲,已經整裝完畢的士兵迅速調整陣列,不斷在校場上變化起了隊形。

在冷兵器時代,兵陣尤其重要。

它是保證攻擊有序進行的基礎。

遠遠看去,此時成千上萬的士兵正遵循著鼓聲快速移動,在校場上排出一個個不同的幾何圖形。

他們動作整齊劃一,遠遠看去絕對稱得上“壯觀”二字。

“規整!”湯一蒙不由跟著贊嘆起來,“不愧是我大周鐵血之師!也不知陛下是如何讓這麽多人整齊行動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