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章(第2/4頁)

見四周皆有守衛,莊嶽不自覺壓低了聲音,湊到江玉珣耳邊道:“這才對嘛,我們這些做臣子的,就是要多去陛下面前走動走動。這樣陛下遇到事情才能第一時間想到你。”

末了,他總算是帶著江玉珣走下樓船,去找應長川了。

而早已下船等候的玄印監也隨之跟了上去。

……

辰江附近的這片平原,遠看濤湖泛決,觸地成川。

走近更是連個可下腳的地都很難找到。

莊嶽雖然是武將出身,但畢竟上了年紀。

一路上,玄印監都在用竹竿輕打水草,驅趕蛇蟲。

江玉珣則負責攙扶莊嶽:“世伯,當心腳下——”

說話間,忽見一道青光從水中閃過。

莊嶽被嚇了一跳:“剛才那個是什麽東西?!”

“是水蛇,”江玉珣回答道,“沼澤裏很多這種水蛇,不過世伯放心,它們沒什麽毒。”

此時的南方沼澤地區多蛇蟲,一到夏天更是悶暑難忍。

正是因此,應長川才把南巡的日子定在秋季。

聽到江玉珣說那蛇沒毒,莊嶽這才放下心來。

同時,不由輕聲自言自語道:“此地條件果然不佳,怪不得朝野上下都將這三郡視作累贅。”

話音落下,終是嘆了一口氣。

江玉珣抿了抿唇,沒有說話。

一群人走走停停,兩刻鐘以後,終於追上了大隊人馬。

此時,桃延郡太守正在向應長川介紹這周圍的環境。

“……啟稟陛下,桃延郡雖是平原,但平原上皆是沼澤。地上泥濘不堪、坑坑窪窪,能耕種的地方少之又少,”說到這裏,他不由嘆了一口氣,“郡內百姓,莫不是在與天爭地。”

應長川的臉上罕見地沒了笑意,眉毛也輕輕地蹙在了一起。

天子的心情,與這裏的每個人一樣沉重。

“宣大人說的是啊……”

隨行官員也不由跟著點起了頭。

桃延郡太守名叫宣文力。

或許是因為江玉珣方才不在。

與昨夜相比,他看上去平和了不少,而臉上的愁意,也在此刻變得分外明顯。

江玉珣並沒有上前,而是正在遠處默默地聽著。

“實不相瞞,這幾年桃延郡之所以能夠維持,全靠老天爺賞飯吃,沒有什麽大災大禍。可哪怕如此,大部分百姓也不過是勉勉強強餓不死而已。”宣文力的語氣分外沉痛。

——還有小部分百姓早就成為流民,離開了此地。

話音落下,他忽然擡頭看到了站在人群那一頭的江玉珣。

“江大人,下船看過一番後,你可仍堅持昨夜的看法?”

宣文力與原主的父親是舊日同僚。

一晚過去,冷靜些許的他也看在往日征南大將軍的情分上,給了江玉珣一點面子。

聞言,沼澤上眾人均將視線落在了江玉珣的身上。

站在人群最末尾的他緩緩走上前來。

江玉珣環視四周說:“宣大人方才的話的確有道理。”

宣文力不由自得一笑。

然而他還沒開心幾秒,江玉珣的話風便隨之一轉。

一身晴藍的年輕侍中,緩緩轉身看向天子:“但是陛下今日也有見到,辰江兩岸大多都是這樣的沼澤地。可供圩田的湖泊才是少數……湖總有圍滿的時候,那個時候百姓又該如何?”

沼澤上忽然靜了下來。

江玉珣的問題重重地壓在了每一個人的心間。

宣文力不由一愣。

此刻,應長川也將視線落在了江玉珣的身上:“愛卿可有解決之法?”

“回稟陛下,”江玉珣笑了一下,輕聲說,“的確有一個。”

他的語氣格外輕緩。

如溪水一般從應長川的耳邊流淌過去。

江玉珣雖還沒有說自己的方法是什麽,但應長川仍不由一頓,自下船起便盤踞在心頭的煩悶,忽於此刻消散了幾分。

“何法?”

“開塘排水,再人工開辟河渠,”江玉珣一邊說,一邊無意識地用腳尖點了點一旁的水面,“疏導田沼中的水,流向河渠與湖泊。等這些地逐漸幹後,便可將這裏的大片沼澤地,改成為有排水體系的傳統農田。*”

——後世辰江平原上的大片沼澤地,就是這樣慢慢變成萬畝良田的。

而聞名於天下的“小橋流水”除了自然因素外,也離不開人工開辟的一條條河渠。

“人工開辟河渠……”應長川不由輕將這幾個字念了一遍。

江玉珣說的方法雖然簡單,但是這個時代暫未有人如此做過。

擔心引起誤解,江玉珣趕忙補充道:

“不是怡河那種大工程,我說的河渠最窄挖一尺就夠!百姓可自行開挖。仔細算算,或許比開發圩田還要方便。”

“……我知道了!”聽到這裏,一道南巡的都水使者童海霖第一個反應了過來,“江大人的意思是疏積排澇!當年大禹治水用的便是此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