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8章 一百六十八(第2/3頁)

虞瀅看向宋三郎:“未必眼見的這般,還是要謹慎小心,準備好所需,一有不對勁就躲起來。”

宋三郎聽明白了她的提醒,點了頭:“多謝提醒,我們會小心的。”

虞瀅隨後把一個荷包遞給了宋三郎。

宋三郎帶著疑惑把荷包打開,裏邊是幾沓小紙,取出了其中一沓展開來看。

看到內容時,愣了愣,隨即擡起錯愕的目光看向虞瀅:“弟婦你這、這是何意?”

虞瀅笑了笑:“此去豫章,不知何時再回一趟蒼梧,路途遙遠,運送貨物有諸多不便,且也耗費錢財,我便把面脂和胭脂的方子給你了,往後由你自己來經營。”

“這般貴重的方子,怎麽使得!?”蘇娘子震驚道。

“沒有什麽使不使得的,只是這牌子的名號莫要改,也莫要為了省下成本削減份量或是取其他藥材來代替。”

宋三郎也是受之有愧,把紙沓好放回荷包裏邊,遞回去:“還是不妥。”

虞瀅:“這樣吧,往後盈利算我一成就好。”

一成也是讓他們心安。

宋三郎:“一成太少了!”

虞瀅把荷包放在了小姑娘的身旁,溫聲道:“就當是我送給小娃娃的禮物。”

“此去一別,大家保重。”

宋三郎和蘇娘子相互看了一眼,而後拱手一揖道:“也祝余娘子一路平安,一路順遂。”

虞瀅點了頭,與他們夫妻倆告辭。

從余家出來,依舊有人跟著。經過城中時,有幾匹府衙的快馬急策而過。

虞瀅轉頭望向幾人離去的方向。

是城門的方向。

伏危不久前才去了太守府,現在就有快馬離城,什麽情況?

虞瀅托一個衙差去查看一二,她先行回客棧了。

沒多久,衙差回來與虞瀅說了外頭的情況。

府衙的衙差到了城門外,敲鑼打鼓把難民聚集在了一處。

道是城中沒有那麽地方安置他們,但在外頭又不安全,所以在城外,圍著城門左右各二裏處,前半離處挖一條護城渠,難民再在護城渠內居住,可防野獸與悍匪偷襲。

伏危回來時,已然天黑,身上並沒有酒氣。

虞瀅上前把他的外衫接過疊起來,問:“沈太守沒有邀你吃酒?”

伏危倒上一杯溫茶:“只喝了幾杯濃茶。”

說罷,笑了:“倒是我第一次看到沈太守這般上進,屋子裏頭陳放了嶺南的沙盤,桌子上也擺滿了折子。”

“都要成為刀俎上的魚肉了,怎能不上進?”

伏危把茶水遞給了她,問:“出去的時候,可是有人跟著你了?”

虞瀅接過茶水坐了下來,淺抿了一口:“衙差與你說的?”

他點頭:“若沒猜錯,是沈太守派的人,他是怕我們在蒼梧生出什麽變故,故在我們離開蒼梧前,派人都監視我們。”

虞瀅:“我也猜到了,所以沒有驚動任何人。”

說罷,放下茶盞,問他:“是不是你建議沈太守挖護城渠的?”

現在只有皇城和上郡才有護城渠,中郡下郡是沒有的。

伏危一嘆:“那些難民就是這座城的人肉擋箭盾,提議沈太守,讓他們進城是不可能的,那麽也只能是給他們多加一道保命符,護城渠可保護蒼梧城,沈太守給挖護城渠的人一天兩頓飯,互利雙收,沒道理不做。”

這也是伏危能幫到難民們的唯一辦法了。

出了蒼梧城,約莫十裏後,跟蹤的人就撤了。

一直往北去,數日後,前去探路的人忽然回報,有行軍浩浩蕩蕩地往嶺南方向而來。

伏危讓人立即匿藏,避開行軍。

虞瀅問:“這些行軍的目的是什麽?”

“若沒猜錯,前來宣旨的行伍沒了消息,新帝猜測是沈太守動的手,知曉沈太守已反,盛怒,差人來攻打蒼梧城。”

他眉頭皺起:“只是不知這領軍之人是誰。”

似乎想到了什麽,他面色肅然一變,從石頭上站起,道:“我去打探一二。”

虞瀅拉上了他的手臂:“你覺得是周大人?”

伏危頷首:“周大人做過玉縣知縣,熟悉蒼梧,且朝中本就忌憚周家,為把周家在豫章的兵力削弱,很有可能會讓周大人領軍來打這蒼梧。”

消息或許在他出玉縣的時候送去了,只是錯開了時間。

虞瀅默了默,最終松了手:“你小心一些。”

伏危點頭,隨即與伏震一塊前去。

伏危離去後,虞瀅憂心忡忡,但面對伏家其他人卻是沒有露出半點憂色。

一個時辰過後,尚不見兄弟二人回來,虞瀅心底慢慢焦急了起來。

正要讓人去查看,便見伏危伏震領著差不多一百人回來了。

虞瀅連忙上前,掃了一眼他身後的人,問:“怎麽回事?”

伏危把她拉到了一旁,低聲道:“是周大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