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5章(第2/3頁)

某天景長嘉淩晨三點多加完班回到家,就見封照野坐在沙發上歪倒著睡著了。

他就算睡著,也眉頭緊鎖,看起來非常的疲憊。

景長嘉心中驀地升起一股酸軟,他走到沙發前輕輕喊他:“封照野,起來回床上睡。”

封照野手比眼睛更快。聽見聲音的一瞬間,人就已經本能地伸出手將景長嘉抱在了懷裏:“嘉嘉,辛苦了。”

他的懷抱熾熱,能瞬間驅散夜晚的寒涼。

景長嘉弓著身,任由他抱著蹭。好一會兒才說:“我沒有很辛苦。你起來去床上睡。”

封照野閉著眼本能的親著他,不肯松手:“想你了。”

景長嘉放柔了聲音:“我也很想你。”

等他洗漱完畢,兩個人才相攜回到臥室裏相擁入眠。

可兩小時後,封照野就要起床去晨訓。而景長嘉進入加班地獄,每天上班時間延遲到十點鐘,所以即便封照野帶回早餐,他也舍不得叫醒景長嘉。

只短短時間裏,兩人就差不多過上了“同在一個屋檐下卻見不到面”的日子。

偶爾研究進展不順利的時候,景長嘉會沒來由的升起一些焦躁情緒。但幸好空天作戰部隊的文化課程並沒有因為訓練增加而減少,他們依然能維持著一周共上兩三次課的頻率。

驚喜仍在,這極大的安定了景長嘉的情緒。

連著一個月的原地踏步,連衛雲涯都有些佩服了:“小景老師這自控力也太好了,情緒控制力一流。”

“可不是,我都想不幹了,小景老師居然還能很冷靜的調整數據。”一個燃燒室組成員說,“數學模型裏他的思路是可以成功的,但實際上太難了。”

“周老那邊在結構上倒是有突破。只是我們現在的材料幾乎已經到頂了。再好的材料再頂尖的結構,都經不起循環熱轟炸,還得看景老師的冷卻系統。”

周院士的材料所在高壓上,倒是真的搞出了一個新的強冷卻結構。只要不是新式循環爆燃的發動機,周院士的葉盤新結構幾乎可以適配所有的轟炸機發動機。對性能的提升也很明顯。

燃燒室組的年輕研究員仰天長嘆:“啊,周老那邊的結構都實裝了,我們什麽時候才能有突破啊。”

景長嘉每天跟著發動機所其他人一起加班到淩晨,回到家裏再去記憶圖書館裏加班。慢慢的他心中反而不急切了。

他清晰的知道自己的思路正確,只差那麽一丁點最關鍵的東西,他就能走向勝利。

但那個最關鍵的東西,應該是什麽,還需要他努力找一找。

記憶圖書館裏的書鋪滿了一地。他就差把星軌列車也送去模擬實驗室裏做材料分析。只可惜像那種小玩具都是塑料做的,就算分析到原子層級,也找不出什麽新東西。

紛飛的思緒突然一頓,嗯?

……原子層級?

景長嘉撐著手,緩緩坐起身。

陳主任話裏話外感嘆過幾次能源不行,電池不行後,景長嘉得閑的時候,也去了解了一下當前電池的發展。

在目前鋰電池的研究裏,利用化學手段進行原子層沉積,形成一種雜化且可控的金屬薄膜是一種前沿研究技術。其本質是技術構建內部高速通道、穩定原子擴散通道,令電池維持穩定的能量儲存與能量釋放。

利用沉積薄膜來控制原子活動。

景長嘉雙眼越來越亮。

他完全可以參考電池形式,尋找到某種納米膜、分子膜或者別的什麽模來固定在冷卻腔體內部,使氣體在高離心力之下也依然按照他定好的軌跡運動。

想到這裏,景長嘉一躍而起走到模擬試驗機前方,輸入模型就開始計算起來。

時間幾乎飛逝而過。

景長嘉在忙著修改過的燃燒室落地,正式進行實驗機點火工作時,德沃克獎已經悄然來臨了。

這次的獎項阿利鐸官方應該與龍夏達成了某種默契合作,宣傳得比九章有過之而無不及。鋪天蓋地得讓每個人都知道,他們才是真正的“數學界的諾貝爾”。麥田獎對此保持了禮貌的緘默。

而這一切熱鬧似乎都與621所沒什麽關系。外面熱鬧的風吹不進621裏埋頭攻關的耳朵裏。

直到封老一把把人從實驗室裏揪了出來,景長嘉才恍然兩個月的時間就這麽沒了。

“去吧。”封老笑著道,“去領屬於你的榮譽,然後再帶著榮譽回來。”

景長嘉眉頭微皺:“可是差不多就這兩天點火了。”

冷卻腔體內部的薄膜,在幾次實驗裏他才敲定了某種混合基質。這一次成功的可能性極大,景長嘉有些不想走。

封老笑著道:“唐僧取經還有九九八十一關。我們這才走了第一關,你就想拋下自己的人生大事不管了?去吧,要是有好消息,我給你發消息,不會讓你錯過雙喜臨門的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