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5章(第2/2頁)

“主要還是芯片有突破啦。不然這種模型,這種全國大規模的使用,能源消耗都耗不起。”

“所以有誰能告訴我,芯片到底是有什麽突破嗎?”

“莫問。問就是不知道。”

芯片有突破的傳言悄悄地傳開了,可傳來傳去,誰都不知道到底是哪方面的突破。

而搞出突破的實驗室卻早已悄悄轉了方向,開始做“皮膚”。

芮教授實驗室對於神經信號的集成與捕捉有著相當豐富的經驗,從肌神經換做腦神經,芮教授直接聯系了一個腦神經研究所,一起攻克這個集成傳感器。

新加入的腦神經研究所做過大腦內部的植入物研究。以廣泛的定義來說,那也算是一種腦機。

其目的是為了治療與腦神經有關的疾病。但目前他們也並沒有做出過一個合格的大腦植入物。大腦內部植入物體的難度實在太高,風險也非常大。這讓他們的進展異常緩慢。

景長嘉提出的這個設想,腦神經研究所非常感興趣。芮教授的邀請一到,他們幾乎沒有思考多長時間,就決定了加入。

按照景長嘉的要求,這種傳感器得非常的微小。因為要植入大腦皮層之下,太硬或是太大,都會造成皮膚組織的損傷,甚至可能會影響到血管。

同時對於電極的處理,也有著很高的要求。

不過這些都是景長嘉該去操心的事情。

這所有的一切都建立在新材料的研發上。沒有材料,即便他們做出了納米級的神經傳感器,也依然無法植入大腦。

“我仔細研究了一下目前所有做出來的材料。我認為目前的配比需要調整。”萬洛西拿著文件找景長嘉商量,“過多的絲綢蛋白會誘導血管的生成。我覺得可以調整一下蛋白和碳納米管的配比。”

“我也在考慮這個問題。”景長嘉沉吟道,“我們最終是要植入電極的。它需要承擔一部分的皮膚傳感功能。絲綢蛋白雖然便與植入,但會降低傳感能力。”

萬洛西點了點頭:“以碳納米管為主,調整一下,我們再做一批試試看。”

“好。我回材料學院再去算一算配比。”景長嘉站起身,“下午我會趕回來。”

“你回來做什麽?都回學校了,就休息一天吧。”萬洛西翻著資料,隨口問道。

“我時間不太多了,能忙多少忙多少吧。”景長嘉說。

萬洛西奇怪地看了他一眼,景長嘉卻已經拿著大衣步履匆匆地走出了研究室。

什麽時間不太多了?這話聽著真不吉利。

萬洛西皺了下眉。這卷王師弟別是上次檢查出身體問題了吧?

他想了想,又搖了搖頭。不應該。真有問題守著他的吳教官絕對不會那麽心平氣和。

估計是卷王給自己定的死線吧。

四月份的《材料與電子》成功的錄入了研究中心的圖書館,也寄到了萬洛西的手裏。

萬洛西午休吃飯的時候看了看期刊,沒發現什麽啟發性的東西,就將它隨手塞進了辦公室的書櫃上。

景長嘉下午回來,進入辦公室的第一眼,就發現了書櫃上多出來的那本《材料與電子》。不知不覺,四月刊都已經出刊。景長嘉的緊迫心頓時拉滿,衣服一換,轉頭就紮進了實驗室裏。

隨著萬物復蘇,各個實驗室簡直捷報連連。

而李安德,也到了再一次復查的時候。

這一次他是獨自一個人去的醫院。他已經完全習慣了手腳上的義肢,甚至都想不起來自己手和腳都斷過這件事。

上個月他還參加了連隊的籃球比賽,全程都沒感到一丁點的不適。後來去洗澡時看見自己的機械手腳,他才有些恍然的想起這不是自己的原裝手腳。

難怪撞起人來那麽得勁呢!

這次復查,李安德心情也是很輕松的。他相信這樣好用的義肢,不會給他留下任何難忍的後遺症。

查完大腦出來,他走過眼科時,突然注意到了一個擺在眼科門口的宣傳欄。

招募眼球摘除術的志願者。

試驗一種新型可視的……眼球?!

招募的實驗室是,研究中心人體康復工程實驗室。

看見這行字的一瞬間,李安德毫不猶豫地摸出手機撥打了一個電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