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5章(第2/2頁)

一封來自於德蘭塔理工學院,另一封是……玉京大學?

他好像沒有找玉京大學約過稿吧?他們材料學院去年的一個鍵合技術論文很有意思,今年沒聽說過有什麽突破性的進展啊?

阿維狐疑地再次確認那個投稿郵箱,前綴是wujiu.J。

Wujiu.J……怎麽聽起來這麽耳熟?

“巴納貝!”阿維大喊著自己的同事,“我們有什麽名叫wujiu.J的新約稿人嗎?”

他喊著話,手已經點進了郵件,看見了郵件附件裏的名字。

《數學模型在計算材料學當中的運用研究》

數學模型?

數學?

巴納貝的回應遙遙地傳來:“這不是那個頓涅瑟斯的數學天才嗎?”

“啊!”阿維驚得站了起來,“他一個數學家,給我們投稿幹嘛?!”

“什麽?”

“wujiu.J?”

“阿維你確定沒有看錯嗎?!”

編輯部裏剛抵達的小貓兩三只頓時湧入了阿維的辦公室:“他轉向材料了?”

“不啊……”阿維幹巴巴地說,“從標題看,是做了點計算材料學的研究。”

“他去做應用數學啦?”巴納貝雙眼晶亮,“這稿子沒給數學雜志,基米爾恐怕要哭出來了。”

另一個同事速度極快地拍著阿維的肩膀:“你發我,你轉發給我,我要看wujiu的論文!”

“對對,我們來看論文,你去聯系學術編輯。”巴納貝立刻道,“快也發我一份。”

他們興沖沖的要了論文,又各自作鳥獸散地回到了自己電腦面前。

打開論文五分鐘後,就一個接一個的蔫兒了。

“這確定沒有投錯雜志嗎?好數學,好專業……”

“他計算的是材料共性,為此甚至貢獻了一個新的代數模型,理論上來說這確實是我們喜歡的稿子。”

巴納貝眼神迷離:“理論上我們喜歡。實際上我們看不懂。”

“我已經直接看結論了。”巴納貝對面的編輯說,“他用這套模型研究了三個方向的材料,並得出了可以相融的結論。一個是熱塑性聚氨酯,他認為利用它的彈性特性再加入某一種非平面環的結構,可以做出一種具備壓力感應,且擁有自我修復性的材料。”

巴納貝眨了眨眼:“這聽起來……像皮膚?目前的人造皮膚是用矽橡膠薄膜制作的吧?”

“表層。”對面的編輯糾正道,“他這個與其說像是人造皮膚,不如說是機械用途。救援機器人之類的吧。下水或者廢墟救援,壓力感應就很重要。不過安裝感應器同樣做得到,用處估計有待開發。”

巴納貝打起了精神,又打開論文往下看了下去:“他居然還算了半導體啊,他膽子真大。”

劫機案不僅在龍夏,就是在布伊戈都鬧得沸沸揚揚。

作為布伊戈最知名的數學家,特別是頓涅瑟斯最閃耀的那顆數理之星,景長嘉回國的飛機遇上劫機,他的學生們是極其不能忍受的。當天就已經在社交媒體上鬧開了。

不少布伊戈人都相信這裏面有著調查局的手筆。

鬧出那麽大的事情,命都差點沒了。這人居然轉頭還敢去算半導體,真不知道他是怎麽想的。

“也還好。”阿維端著咖啡出來,“半導體部分沒有新發現,只是一個模型驗證。估計是因為半導體材料更容易得到重視,能讓他的模型更好的傳播。他以前做純數,現在要轉向應用,總得吸引一點目光才行。不然怎麽拿投資?”

巴納貝仔細看了看,發現除了那個新的熱塑性聚氨酯。別的材料只是模型的驗證,確實沒什麽新東西。

都是氮化鎵、碳化矽這些早幾年就已經有人展開研究的新型半導體。計算結論倒是與已有結果高度契合。

如果他的計算模型真的具有材料計算的普適性,那這確實是一個材料學與應用數學上了不起的發現,甚至可以帶動著剛興起的學科邁入大步發展的時代。

“他還算了生物塑料。不得不說雖然數學方面有些過於專業,但這套模型看起來確實很高效。”巴納貝看向阿維,“要聯系學術編輯嗎?”

“肯定有必要。但是……”阿維環顧著同事們,“聯系誰啊?”

計算材料學是一個全然新興的學科,絕大多數時候,都是材料學家們利用已有的數學結論,再利用已有的材料數據,丟進計算機裏進行材料分析擬合。

如果這套模型得以驗證,景長嘉能直接從一個數學家原地轉型成一個計算材料學專家。

阿維想不到還能有誰比他更加專業了。

他們數學家怎麽這麽不按牌理出牌啊?

“我難道需要去申請一台超算,來驗證模型嗎?”

同事們看著他,齊齊點頭:“你可以的。加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