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9章(第3/4頁)

馮卓隨後引著徐瑾瑜朝勤政殿而去,周圍不少官員看到馮卓笑盈盈的將徐瑾瑜迎走後,語氣都變得酸溜溜的:

“要是咱們能有徐大人那麽會來事兒就好了,連聖上的內侍官都能哄的那麽高興!”

這話一出,周圍一片靜寂,隨後大理寺卿硬邦邦道:

“徐大人心系百姓,操勞尤甚,這才能在短短三日內查出戶部疏漏之處,豈是爾等可以碎言詆毀的?

諸位若是有閑,正好大理寺中有幾樁案子本官尚無頭緒,本官見諸位腦力絕佳,不如同賞?”

紀懷仁這話一出,眾人連道不敢,隨後作鳥雀散。

等終於清靜後,這才有一人慢悠悠的走了出來:

“紀大人呐,好久不曾見你這般口齒伶俐了。”

刑部尚書余鶴笑眯眯的說著,紀懷仁只是看了他一眼,哼了一聲:

“方才本官不開口,余大人只怕也按耐不住吧?”

“嘖,本官只是不曾想到,當年那個孩子,竟然這麽快,便與你我並肩了。

而且,並非揠苗助長,他如今已經做了吾等當年費勁心力也做不到之事了。”

余鶴有些感嘆的說著,戶部在他們這一輩人眼裏,那便是一塊無法啃下的鐵板。

他去過,紀懷仁去過,就連應青山也去過,可從始至終,讓那姓周的連油皮都不曾傷著。

可嘆。

可惜。

但幸運的是,現在有人竟是用了短短三日便做到了。

“聖上籌備良久,我瞧著,這怕是要變天了。”

紀懷仁看著春風和煦的天空,緩緩開口。

徐瑾瑜不知自己走後諸人的酸言酸語以及幫他說話的紀懷仁等人,這會兒他剛一進勤政殿,便被成帝熱情的按在椅子上,讓人上了茶水點心。

“徐愛卿這兩日真是辛苦了!”

成帝也沒想到徐瑾瑜不過寥寥數日便能真的做出成績,當下激動不已。

徐瑾瑜聞言卻謙虛道:

“回聖上,只是僥幸而已。”

“什麽僥幸,愛卿這是實力!”

成帝都不允許徐瑾瑜謙虛,這會兒他坐在禦案前,捧著一碗茶水,悠悠道:

“戶部掌我大盛錢糧,周世耀身為兩朝元老,手中勢力實在盤根錯節,朕屢次欲斷其羽翼,卻總被其逃脫過去,今日徐愛卿這一計,幹脆利落,竟是讓其無從防備!”

“聖上言重了,臣不過是因周大人的輕視,這才能僥幸略勝一籌。”

周世耀的打算是要用褚州之事打壓徐瑾瑜,不惜用舊賬來拖垮徐瑾瑜。

而徐瑾瑜索性從賬冊入手,這時侯他每去一個地方便會仔細查驗其文書賬冊的作用便體現出來了。

軍費,乃是每年占據國庫開支的大頭,尤其是這兩年,因為成帝的守成,讓原本臣服的諸國蠢蠢欲動。

不得不加強軍費投入,可是軍營落在邊關,天高皇帝遠,也是最好做手腳的。

是以,徐瑾瑜從一開始便目的明確的查閱相關方面的賬冊。

這才能在短短三日內,給予周世耀精準打擊。

徐瑾瑜雖然說的輕松,可是成帝又不是沒有派過人與周世耀奪權,可都接二連三的失敗,他自然知道徐瑾瑜這一次的成功不易。

“徐愛卿此舉可謂是神來一筆,只可惜方才徐愛卿太過心軟……”

成帝低低的說著:

“褚州水災已成定局,若是能借此事讓戶部重新歸權,才是上上之策。”

徐瑾瑜聽後,卻搖了搖頭:

“聖上以為方才臣不開口,周大人便會當真伏法嗎?賬冊有問題,周大人可以推給照磨所,銀兩有問題,周大人可以推給銀庫大使。

二十萬兩軍費,對於周大人來說,還不夠。屆時只怕又是一番爭執,待下一個大朝,焉知又有什麽變數?倒不如,拿到現有的。”

成帝聽罷,沉默了一下,這才緩緩吐出一口氣:

“是朕急躁了。”

他方才差一點兒就想要賜死周世耀了。

徐瑾瑜沒有就此事繼續探討,而是轉而道:

“臣本以為聖上這裏的茶水已經足夠不錯了,可卻不曾想到,戶部蜀州使司郎中家中自制的茶葉也能與之一較高下,著實不錯呢。”

成帝聽了徐瑾瑜的話後,也不再沉湎方才的急躁,這會兒他平靜下來後,聽徐瑾瑜這麽一說,卻是來了興致:

“能得徐愛卿這般誇贊,那朕可是要好好品一品了。”

徐瑾瑜亦是微微一笑:

“聖上嘗過便知。”

君臣二人隨後又說了一會兒話,成帝這才放人。

與此同時,戶部衙門之中也並不安寧。

周世耀一黨清楚的知道大人將要在今日大朝是對尚書發難鋪墊,待到事成之時,這戶部又是他們的天下。

而中立一派心裏也是有些緊張,平心而論,和周大人辦差實在有些提心吊膽,他們也想踏踏實實的活著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