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4章(第4/4頁)

隨後,文國公世子直接端茶送客,臨安候夫人憤憤的甩袖離去。

而等臨安候夫人走後,文國公世子這才搖了搖頭。

當初爹爹怎麽就沒有給自己這個妹子多教點兒東西呢?

瞧這腦子,看著真愁人!

臨安候夫人出了文國公府的門後,心裏還是氣不過,可文國公世子不幫她,她一時還真沒有什麽辦法,只能氣呼呼的回了府。

而府裏,臨安候難得沒有出門,看到臨安候夫人回來後,還淡淡的問候了一句:

“回來了?”

臨安候夫人現在看見臨安候就氣不打一處來:

“楚清晏,給別人養了這麽多年的兒子,你還能坐的住,你怕不是想當本朝崔武子!

哦,不對,你就是想當,你都沒有人家的氣魄膽色!真不知當初我怎麽瞧上了你?!”

臨安候聽著臨安候夫人的怒斥,波瀾不興:

“那孩子帶不回來就不要帶了,他沒有什麽用處。”

“你什麽意思?他沒有用,那你呢?我後半輩子的尊榮指著你?別開玩笑了!”

臨安候夫人滿懷怒氣的坐在了一旁的主座之上,臨安候只低聲道:

“總而言之,徐瑾瑜那事夫人不要再沾手了,至於淩絕……我會想辦法讓他乖乖聽話的。”

一個命不久矣的孩子,就算是再驚才絕艷又有什麽用?

……

那日,除了臨安候夫人來鬧了一場後,臨安候府便直接啞了火,徐瑾瑜便知道自己的身體狀況只怕侯府中人已經心知肚明。

再加上聖上出乎他意料的給奶和娘賜了敕命,徐瑾瑜倒也能安安心心的遠赴邊疆了。

出發的日子被定在了十一月十八,是大吉之日。

此番前往邊疆,徐瑾瑜與趙慶陽二人除了要撫慰民心之外,還要替聖上巡視軍中,是以前往之人必須要有身份,有地位,有聖心。

原本的宣撫使由鎮國公世子領著,底下人雖然有些酸其年少得重任,可也因為其家世確實雄厚而按耐不發。

可等到聖上將趙慶陽的權利一分為二,給了徐瑾瑜之後,這支隊伍一下子就炸了鍋。

區區一介平民,就算是有些功績,又哪裏能和正經八百的國公世子相提並論?

人家國公世子能願意?

再加上,等到聖旨下發後,徐瑾瑜歸家陪伴家人,並未直接與隊伍中的眾人見面,一時間眾人紛紛在心裏揣測:

這位趙世子也不是什麽好脾氣之人,等這位空降下來的徐郎君和他分權時,遲早得掐起來!

人嘛,都有看戲的心理。

在眾人的翹首企盼之中,時間終於來到了十一月十八這天,徐瑾瑜和趙慶陽於宮中再度聆聽聖訓,並要牢記在心,將聖上之意一字不差的傳達給邊境的百姓和將士。

這是一個極其嚴肅的過程,成帝負手而立,將自己對於邊境百姓的擔憂與記掛,都凝聚在了幾句簡薄的話語之中。

是以,成帝今日所言句句斟酌,字字慎重,只盼他的子民們能知道他們的君主,從始至終,都把他們放在心中。

“……好了,朕要說的就是這些了。此番遠赴邊疆,山遙水長,你二人當通力合作,共克萬難。

邊境苦寒之地,亦不知是否有百姓飽受苦楚,你二人既擔宣撫之職,便當竭盡所能,讓百姓心之所向,即為安定。

朕,在京城等你們回來。”

成帝說完,兩人方直起身,成帝看著眼前的兩個少年,突然想起了自己當初才繼位之時的模樣,喉頭動了動:

“去吧,前路雖險,朕一直是你們的靠山。”

“學生/臣,謹遵聖喻!”

徐瑾瑜和趙慶陽紛紛拱手稱是,成帝擺了擺手,轉過身去,二人隨後出了宮。

這一路宣撫重任落下,成帝交給了二人一支百人軍隊,另有京中給予邊疆將士的賞賜不計其數,再加上這一路需要帶的一些官員、雜役,可謂是浩浩蕩蕩,氣勢非凡。

而此刻,這支隊伍一直在京外等候。

天氣晴朗,陽光明媚,遠處駛來了一輛馬車——

等等,一輛馬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