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五章 哼!帝王心術!說得好像誰不會玩似的(第2/7頁)

“陛下,既然英濟小親王要走開拓之路,是否要把蔣玉松召回?”老姚小心翼翼地問道。

“濟兒性子太莽,容易遭人算計,吃暗虧,有心思縝密的蔣玉松在旁護著點兒,朕也放心些。”隆昌大帝的眼眸中滿滿都是對小輩的關愛,“何況濟兒野慣了,總得有人給朕傳傳消息,免得他太過行差踏錯。”

“喏,陛下。”老姚彎腰應著。

一番絮絮叨叨後,隆昌大帝心中的燥火方才漸漸平息沉澱了下來。

他略顯渾濁的眼眸中仿佛蘊含著濃烈的威嚴:“老姚,替朕擬旨,康郡王吳承嗣不負聖望,親臨域外戰場,以身犯險,屢立戰功,為眾皇室子弟之表率,特賜郡王紫金冠一頂,上等皇家莊園一座,上靈十枚,乾金五百萬。另,加封趙氏怡靜為二品郡王妃,一應冠服禮器均置辦齊全,欽此。”

“這……”老姚有些懵了。

陛下適才還把康郡王罵的狗血淋頭,恨不得打死了事,怎麽這一轉眼間,卻給了康郡王如此豐厚的賞賜?

別的不說,那一頂郡王紫金冠,上面帶有真龍符印,那可是巨大的榮耀和恩寵啊。

大帝即位數千載,能獲得此榮耀的郡王不過雙十之數,其中大多數還都是有從龍之功的皇室兄弟們。

最近一個有此殊榮者,還是已經故去的昊郡王殿下。

“老姚,莫非你有意見?”隆昌大帝慢悠悠地喝了一口茶,老眼半閉,一副昏昏欲睡的樣子,語氣也是無喜無怒。

“老奴不敢。”老姚急忙彎腰行禮,“老奴這就去辦。”

說罷,老姚彎著腰,一點點退出了拙政閣。

出了拙政閣後,他才敢在臉上略微露出了些惋惜之色,他跟隨陛下千年,自是知道陛下之個性。

此番,若是陛下將康郡王從域外召回,痛罵訓斥一番,那還好些,至少說明他對康郡王依舊抱有不小的希望。

可如今,陛下竟不僅沒有將康郡王召回訓斥,反而不動聲色地厚賞了康郡王和怡靜郡王妃,這下連老姚都有些摸不準陛下究竟想幹什麽了。

……

數日後。

歸龍城中,有兩大國公家族。一為定國公王氏,二為安國公趙氏。

這兩大家族,都是當初最早追隨紫薇玄都大帝前來蠻荒之地拓荒的家族,乃是開國功臣。他們實力強橫,功勛赫赫,乃是大帝的左膀右臂。

因此,開國大帝親自敕封了兩大國公爵,世襲罔替,延續至今。

曾幾何時,兩大國公府皆是二品世家,實力、威望、以及底蘊都是並駕齊驅。只是數千前帝位更叠時,兩大國公家族因站隊陣營不同,而導致了截然相反的命運。

因著擁護新帝失敗,大乾王氏的實力和影響力受到嚴重削弱,在幾千年的時間裏,漸漸從二品滑落至三品,甚至在三大三品世家之中,都算是實力墊底的存在。

但王氏到底有個“國公府”的名頭在,因此,在對三品世家進行排序之時,大家仍舊習慣將王氏排在前面,稱其為“三品第一”。

如此一來,大乾陳氏,大乾公冶氏兩個三品世家自然隱隱有些不爽,私底下少不得有些流言蜚語傳出。

而安國公趙氏,因當年堅定不移地站在隆昌大帝背後,有從龍之功,這三千年來發展得愈發強盛,屢屢與皇室中的強脈聯姻。

如今的趙氏,已經成為了一個一門四神通的強大世家。

而且,因為家族底蘊的不斷擴增,趙氏誕生大天驕的概率也要比尋常三品世家大出很多,平均下來每隔兩百幾十年就能誕生出一個大天驕,不僅能維持住四個神通種的日常更叠交替,偶爾還能多出一個。

即便是大帝,想要動趙氏也得仔細掂量掂量,否則一不留神就可能會損傷到皇室根基。

趙氏主宅位於歸龍城西城。

它的占地面積極為廣闊,放到地方上去,幾乎等同於一個衛城的規模。主宅之內,更是各種屬性的靈脈縱橫交錯,濃郁的靈氣被陣法約束在內,以一種極其復雜的方式達成了動態平衡,宛如一個人造的小規模洞天福地。

在此環境裏,哪怕是一個凡人,都能百病不生,輕松活過百歲。

可事實上,趙氏大宅內,絕不會出現真正的凡人。哪怕是一個掃地的小廝,幹粗活的柴火丫頭,都是擁有血脈的煉氣境玄武修士。

至於門房的趙大爺,更是一位深藏不露的天人境中後期的家將。甚至於,連門房護衛們都是清一色的靈台鏡修士,正副統領的修為更是達到了天人境初期。

這種可以在地方上稱宗道祖的靈台境,天人境修士,在趙氏這邊竟然是看大門的!安國公府的底蘊由此可見一斑。

不過俗話說,宰相門前七品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