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0章 秘密搬運

在香江的日子短暫而美妙, 過完了她二十二歲的生日, 李蓁蓁依然還是要回到美國繼續學業, 這是她在哈佛商學院的最後一個學期, 跟上個學期相比, 這個學期幾乎沒有課程了, 而李蓁蓁的畢業論文答辯也即將到來。

上學期結束之前, 李蓁蓁已經把自己的論文交上去了,開學一個月之後,學校裏就通知她去參加論文答辯環節。

李蓁蓁是一個人去的, 在哈佛,論文答辯都是學生們一個一個來,地點就在商學院主樓的一間小教室裏, 這教室特別小而且只有一扇小窗戶, 被學生們戲稱為小黑屋。

李蓁蓁走進去的時候,發現裏面只有三位教授, 都坐在同一排, 為首的是他們學院裏的終生教授桑科爾, 另一個是商務案例分析的教授阿莫斯, 還有一個教授她不認識, 還是個白人女性, 大概四十來歲的樣子。

教授們都在翻閱資料,為首的桑科爾擡起頭來笑了一下,很友好地提問:“李, 你這篇論文寫得不錯, 可以簡單敘述你寫這篇論文的思路嗎?”

李蓁蓁對著教授們展演一笑,充滿自信地說:“我是移民到香江的華人,寫這篇論文的目的就是研究華人的商業模式,在香江有許多新移民,他們剛來到香江通常會選擇做一些小本生意,比如擺小攤,打工,或者賣小食品。當他們的實力擴大一些,通常就會變成夫妻店或者家庭小作坊,再大就會變成小工廠,通常情況下這種小工廠的工人不會超過一百個,這就是家族企業的雛形。”

李蓁蓁停頓了一瞬,又接著往下說:“這些小工廠有千分之一點三的可能性,會發展成為大型工廠,在這個階段他們會招聘很多人,但是公司的管理層依然是家族,等原有的企業主老去之後,這種大工廠將會面臨兩種結局。”

李蓁蓁伸出一根手指頭,非常認真地說:“一個結局是失敗,企業破產,主要的原因除了市場因素之外,最重要的原因出現在家族繼承人身上,如果一個繼承人沒有能力,那麽這家企業的抗風險能力就太低了。”

“還有另一種結局就是成功,通常這樣的家族繼承人能力超群,能夠帶領企業走向更高的成就,但是這種情況很少見,大約只有萬分之一的概率,應該算是幸運女神對他們的眷顧。”

李蓁蓁話鋒一轉又說:“在香江,也有一些企業主會把公司交給職業經理人來打理,但是華人往往不信任這些職業經理人,而職業經理人的道德素養也往往會受到質疑,所以一個優秀的職業經理人,在他管理公司期間,還要平衡好和股東之間的關系,這種種矛盾都有可能限制一家企業發展,所以我寫這篇論文的目的,就是為了尋求一條適合華人發展的商業道路。”

“根據我的調查結果,我給出了一條切實可行的建議,那就是委托職業經理人經營公司,同時積極地謀求上市,只有上市了,公司的實力才能發展壯大,也才能更好地接受市場和股民的監督。而另一個方面,董事會也必須由多元化的人才組成,除了股東之外,還應該有公司的管理層和技術層,我建議股東最好只拿分紅,不要對公司的運營過多幹預。”

“我還有一個建議就是,除了給職業經理人獎金和薪酬之外,還可以考慮給他們發放績效股份獎勵,什麽事績效股份獎勵,我已經在文章中做了詳細說明,一旦他們手裏有了股份,那就相當於在為自己幹活,這有利於提高職業經理人的積極性,也有利於企業的長久健康發展,可以用來平衡公司管理層的利害矛盾,這就是我寫這篇論文的思路。”

李蓁蓁的話剛剛說完,桑科爾很滿意地點了點頭,她的教授阿莫斯也笑著說:“你在文章中說這種模式可以讓企業的盈利能力,提高百分之三十,據我所知,目前美國還沒有這樣的商業模式。”

李蓁蓁胸有成竹地點頭說:“目前美國確實沒有,這是我獨創的商業模式,也在我名下的企業中實行了,其中一家叫做鴻基地產的企業,在實行這種模式之後的兩年內,利潤率從第一年的35.57%,增長到50.32%,到了第三年也就是去年,已經增長到了65.43%,事實證明這個模式確實能夠取得良好的結果,在香江還有十七家企業也采用了這種模式,效果都非常好,我在文章中都列出了統計數據。”

李蓁蓁的這番話有理有據,她的論文題材也讓這些教授眼前一亮,他們都知道李蓁蓁是一名優秀的商業奇才,她在商學院的種種表現,也證明了她是一名優秀的學生,對於這樣的學生寫出來的文論,學院的教授都非常重視,現在聽見李蓁蓁的解釋,他們也意識到這不僅僅是對於華人企業的研究,這種模式同樣適合用在美國企業的身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