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1章(第3/4頁)

她簡直無路可退,必死無疑。

謝黎心臟直直下墜。

她不會要死在這裏了吧?

好不容易才從修的手上逃脫出來,轉眼間又走進一條死路。

不知是否太過緊張的原因,她感到有什麽從腦中一閃而過,是一種模模糊糊的直覺——這並不是一條死路,有可以化解危機的辦法。

問題是,辦法是什麽呢?

冷靜,冷靜。

保持冷靜,慢慢想。

謝黎閉上眼睛,竭力保持頭腦清醒,盡管手心已全是濡濕的冷汗。

她相信自己的直覺。

她覺得自己在哪裏看過,就一定看過。

是在哪裏呢?

有了!

謝黎倏地睜眼。

是那篇實驗室守則,第一條第一句話——嚴禁詢問任何人的崗位信息、工作內容及工作時間。

在C區,所有人的身份、職業、工作內容甚至是工作時間,都必須嚴格保密。

也就是說,無人機不會有目標識別功能,因為黑客入侵無人機,破解並下載信息,是非常輕松的事情。

同樣地,因為崗位信息、工作內容都必須嚴格保密,員工也不可能有統一的制服或銘牌。

就算有,其他人也不可能主動來詢問她,今天為什麽沒有穿統一的制服。

因為,對方既不知道你的職位,也不知道你的上下班時間,而且詢問是違規的。

也就是說,哪怕她現在大搖大擺地走出視野盲區,也不會有人一擁而上,把她按倒在地。

想通這一點以後,謝黎幾乎有些脫力,整個人頭重腳輕,差點一頭栽進花叢裏。

她根本不需要逃跑,只需要偽裝成工作人員,就可以在養老院內自由活動。

當然,僅限於養老院內。

大門那裏,肯定有針對外來人員的安保措施。

她暫時安全了。

謝黎深吸一口氣,擦了擦額上的冷汗,整理了一下衣服,準備走出視野盲區。

然而很快,她的腳步就頓住了。

一個疑問尖銳地刺入她的大腦——掛在墻上的規則,就一定都是真的嗎?

萬一只是一個擺設呢?

就算不是擺設,按照現代各軟件的叠代速度,她看到的規則也不是一定是最新的。

萬一更新過後的規則,第一條失效了怎麽辦?

下一秒鐘,一個更加恐怖的猜測,浮現在她的腦海中——萬一這個規則,是修故意讓她看見,目的是讓她自願走出視野盲區……又該怎麽辦?

謝黎僵立在黑暗中,心臟在胸腔內狂跳不止,震得她耳膜轟轟作響。

同一時刻,她身後傳來由遠而近的腳步聲。

有人過來了。

她必須盡快做出抉擇。

緊張到一定程度,謝黎幾乎能聽見血液逆流而上撞擊耳膜的突突聲。

是跑,還是假扮這裏的工作人員?

出於某種直覺,謝黎往前走了一步,又走了一步。

不知是否心理作用,她感覺自己就像在沼澤裏跋涉一般,每一步都走得極其艱難。

走出視野盲區以後,她要麽活,要麽死。

謝黎咬咬牙,腎上腺素飆升到頂點,邁出了最後一步——拼了!

她走出了視野盲區。

什麽事也沒發生,也沒有人看向她。

所有人都行色匆匆,目不斜視。

就連無人機都沒有在她的頭上停留。

相信規則是對的。

仿佛經歷了一次生死抉擇,謝黎大腦一片空白,渾身都是淋漓的冷汗,隔了半晌,頭腦才重新運轉起來。

既然規則是正確的,那麽上面提供的信息也是可信的。

C區的核心工作是腦細胞培育。

兩個疑問,公司為什麽要培育腦細胞,又為什麽一定要在養老院裏培育?

謝黎沉思著,很快想到一種可能性——隱蔽。

養老院可以說是整座嶼城最為隱蔽的地方,這裏雖然有很多人,但人跡罕至。

而且,能活到六七十歲的市民,基本上都是中產階級。他們退休前大多都是高學歷人才,頭腦聰明,身居要位。

隨著時間的流逝,這些重要的高級員工,逐漸淪為養老院裏混吃等死、隨意拿捏的老人。

他們的確是……再好不過的“志願者”。

現在,擺在她面前的,有三條路。

一條是直接離開養老院,另一條是弄清楚離開養老院的路線。

最後一條,則是查清楚公司培育腦細胞的原因。

前兩條似乎是當下最合理的選擇,可惜全部行不通。

假如不需要身份驗證就能離開養老院,那麽整個養老院如此嚴密的安保措施將毫無意義。

很明顯,實驗室的第一條規則,是建立在極其嚴密的大門安保措施之上的。

如果安保措施錯漏百出,員工之間還不允許詢問身邊人的職位和工作內容,那麽任何人都可以進來探查情報。

所以,第一條路完全行不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