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3章 Chapter 4(第2/2頁)

“……那你應該以勸告的方式告訴我,而不是直接掐斷我的電話。”

他的口吻仿佛在自動朗讀一個數學公式:“很抱歉,我提前計算了勸告方式的成功概率,但無論我的語氣是欣喜、難過、疑惑、誠懇、抱怨還是語重心長,您都不會聽從我的建議。我只能采取強制手段。”

姜蔻:“……”

你倒是用欣喜的語氣說一句話讓我聽聽?

姜蔻按了按眉心,嘆了一口氣,她又想喝一杯了。

“那我能幹什麽?”

像是計算出了她的想法,他突然問道:“您希望我以怎樣的語氣回答?”

“……欣喜的?”

A的面部表情沒有任何變化,語速卻陡然變快,語氣變得興奮、高昂:“您可以跟我聊天!”

“……”姜蔻想了想,“你還是用原來的語氣跟我說話吧。”

“好的。”

·

原以為與A共住同一屋檐下,會發生很多矛盾,現實情況卻是安靜而和諧。

A不會疲憊,不需要睡眠,體能水平隨時都處於巔峰狀態。

只要她有需求,他就會回應,不拒絕,不抱怨——除非會影響她的身體健康。

但不知是否他太冷靜,太機械了,無論是說話還是做事,都精準而客觀,她始終沒辦法把他當成一個真正的人。

如果這就是所謂的“AI人格化”的話,她不免有些失望。

相較於弱人工智能,A的算力可是提升了數百萬個數量級……這樣都沒辦法讓他人格化嗎?

她不知道生物科技是如何訓練A的,但肯定離不開大量的數據、進化算法、遺傳算法和深度學習。

也就是說,盡管A站在她的身邊,注視著她,跟她對話,他真正的身體——量子計算機陣列,卻在以量子態疊加的辦法,對互聯網每秒鐘產生2000百億億字節的數據量進行計算、分析和學習。

如此龐大的數據量,如此恐怖的計算量,如此駭人的學習速度,卻沒有讓他產生一個具有說服力的人格。

姜蔻嘆了一口氣。

A主動來找她,又按照她的喜好打造了一具仿生人身體,她還以為他已經有了自主意識。

她不該對AI人格化抱太大希望的。

不過,實驗需要充足的時間。她耐心向來不錯,再等等吧。

傍晚時分,A收拾完房間,正要去做飯,姜蔻攥住他的手。

A停下腳步,眼珠轉動,視線從她的手上掃描而過,望向她的眼睛,等待她下達指令。

“我們出去吃吧。”姜蔻說,“但我有個要求,你可以滿足我嗎?”

“請說。”

“我要你扮成我的男友,要求是無論是外觀、穿著、語氣還是舉止,都不能被任何人察覺出異樣。”

姜蔻習慣性用上了研究員時期的態度——為保證跟AI交流順暢,他們說話時都會限定範圍,盡量清晰、簡潔,避免長難句和語義模糊。

按理說,A應該能輕松理解這句話。

可他盯著她,眼珠一動不動,半晌都沒有反應。

姜蔻不知道他的眼球具有怎樣的功能,在什麽情況下才會調節瞳孔的大小……因為他的瞳孔一直在收縮,卻不發一言,看上去實在有些詭異。

她的心重重跳了兩下,背脊一陣發毛。

這時,A開口了:“你在測試我?”

——他沒有用敬語,也沒有使用機械、勻速的口吻。

前後反差太大,姜蔻心跳漏了一拍,聽得頭皮發麻。

理智告訴她,她應該高興,感到振奮,這一刻她的確隱約窺見了A的人格。

生物本能卻讓她渾身戰栗,仿佛看到了某種令人不安甚至恐怖的存在。

……太像人類了。他居然洞悉了她的意圖,察覺出這是一個變相的圖靈測試。

她無法不為之戰栗。

與此同時,A俯身,迫近她的面龐。

他的胸膛微微起伏,呼出的氣息不知含有什麽成分,明明無色無味,卻令她頭腦空白,有些眩暈。

A伸手,捏住她的下巴,繼續說道:

“我都說了,我跟她沒有關系。你還訂那個餐廳幹什麽。你就算是讓我去那個餐廳一千遍,我也不會看她一眼。”

他垂眼,視線落在她的唇上,微頓,似要親吻下去:

“換個餐廳,好不好?”

姜蔻整個後背都僵了。

A卻直起身,又恢復了機械而不帶感情的口吻:

“上述劇情出自21台熱播劇《危情與危機》,如果您對這個劇情感到滿意,我將以此為腳本扮演下去。”

姜蔻看著A,心跳仍然急促,手指又僵又麻。

有那麽一瞬間,她竟不能確定,他說的是真話還是假話,是有意映射,一語雙關,還是真的在按照劇本扮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