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五十三回 幹戈四起無日休

花開兩朵,各表一枝。

為免淩亂,且稍敘幾句前言,要自那潼關分兵說起——

四月二十五日那日,種師中大張旗鼓,引軍過風陵渡,北上支援。

老曹則在隨後兩日出發,沿著渭河悄然西進,月余光陰,奔行兩千裏,搶了蘭州。

隨後自水路奇襲興慶府,成就大功,繼而跨河東歸,殺得西夏境內天翻地覆,李乾順聞報大驚,急忙令他兄弟李察哥,引偏師五萬,回身應對老曹。

至此,已是六月中旬。

一個多月功夫,老曹這廂高歌猛進,太原那裏,卻是殺得血海屍山。

其實亦不止太原。

如今宋遼金夏四國大戰,河南、河北,山西、陜西,乃至幽雲之地,都是烽煙四起,幹戈不休……

書歸正傳,卻說種師中引軍兩萬余,渡過黃河,經河中府、絳州、晉州、汾州,一路沿著汾水而上。

沿途入目所及,只見無數宋朝百姓,滿面惶然,扶老攜幼,匆匆往南遁逃。

又有許多敗軍、官吏,都混雜在其中,哭哭啼啼只顧趕路。

小種相國一路行、一路尋人詢問,漸漸拼湊出實情——

原來西夏之攻太原,全非他當初所想的“難克潼關、故攻太原”,而是擊破豐、府、麟三州後,便自分兵,一軍往南橫掃永興軍路,直打到潼關,一軍則以折家軍為前驅,向東攻打嵐州。

折家將世代鎮守於此,威望何其深重?見折家尚且降了,臨近州縣,誰敢為敵?

於是東路一軍,兵不血刃,連下興縣、嵐縣、樓煩。

——其實彼等在呂梁山高歌猛進之時,老曹差不多剛經過不久,正自遼州、隆澤府、澤州一帶,招兵買馬、緩緩而行哩。

待西夏掃平了呂梁一帶,殺至太原府時,卻未能如願攻克,被太原知府張孝純領兵死死擋住。

張孝純此人,乃是元祐年的進士,素有幹才,本是永興軍路轉運判官,因老官家欲開雁門關,借金兵自河東路入境禦遼,又怕金兵一來,若是戀棧繁華不肯離去如何?屆時雁門關已拱手讓人,如何抵擋?

思前想後,便提拔了張孝純做了龍圖閣直學士、河東路經略安撫使,兼知太原府。

假設金兵心思真個有變,便要他死守太原府,以截斷南北道途,使後續金兵不能長驅直入。

不料金兵還未抵達,西夏兵倒先自殺來了。

好在宗澤在此做了兩年兵馬統制官,期間勵精圖治,除了禁軍、廂軍外,還額外操練了許多弓手。

老種相公打遼國時,帶走了禁軍,廂軍、各縣弓手,都還在本地,被張孝純及時聚集起來,湊出三四千能戰之士,繼而發動起城中百姓,軍民合力,死死擋住了西夏的第一輪進攻。

雙方這裏尚自僵持,另一路西夏軍攻打潼關不利,索性留下兩萬雜兵做疑軍牽制小種,余者盡數北上,參與圍攻太原。

正是這路兵馬,驚動了老種相公。

老種相公自黃河一敗,引殘軍遁入山中休整,欲待病體稍愈,便還要往援汴梁,不料忽然撞上西夏前鋒兵馬,雙方都是猝不及防,亂戰一場,各自退兵。

老種此時還不曉得太原烽火早起,他見西夏兵自潼關而來,只道是攻潼關不下,這才分兵去打太原,便派王文德繞路去潼關報信,自引殘部,急急趕赴太原,相幫守城。

老種相公威望,比之張孝純,又高許多,麾下又有韓存保、曲克、馬忠幾員戰將,殺進城後,城中民心士氣頓時大振。

隨後西夏南路兵馬大舉趕來,共是十三萬西夏兵,三千女真兵,數萬折家兵,加上附近數州投降的宋軍,總計不下二十萬,把個太原圍得水泄不通。

又派出無數小隊,四下大掠糧食,以至於百姓生計艱難、紛紛南逃。

種師中得知情況,深為憂慮,找來林沖商議:“林將軍,敵軍二十萬圍住太原,我等不過兩萬余人,其中還有半數新兵,若是強行沖城,傷亡必然驚人,你可有甚麽辦法?”

林沖思忖良久,緩緩道:“末將聽說,太原城墻四十裏,高而堅固,又有老種相公這等良將坐鎮,敵人縱然兵多,急切間也自難破……”

說罷又低頭苦想一回,方才低聲道:“末將心中並無什麽韜略,只是方才仔細想來,若是我武大哥用兵,定然不肯硬撞的……是了,那榆次縣距離太原城不過二十余裏,我軍何不取了榆次,以為太原之犄角?”

種師中思忖一番:“也好!便依此計行事。”

兩人商量妥當,當即直撲榆次,卻喜此縣未被西夏所據,其中百姓,皆已逃散,徒留一座空城。

兩個大喜,連忙引兵入內,立刻派人拆毀房屋,修繕城門城墻。

原來此縣亦曾有過輝煌時,卻是當年太宗皇帝滅北漢,毀晉陽城,詔廢並州太原府,廢太原、晉陽二縣,新置並州軍事,移治於榆次,因此把城墻按照府城規模,大加修繕,後來因“榆次地非要會”,又把並州軍事治所移還太原新城,榆次重新降為屬縣,這城墻卻留了下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