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七十回 大金國第一勇將(第3/3頁)

兩個領著數千敗兵,翻山越嶺,於莫州、涿州又遇小股遼軍廝殺,及至幽州境內,麾下只余兩千余人,又餓又疲,趁夜色襲取了範陽縣,暫時安身。

二人派出探馬往幽州探聽消息,回來報稱,一夥名為“西風軍”的勢力,反了遼國,趁虛占了幽州、順州一帶,魏王、奚王等人家屬,盡數陷在西風軍手中。

王淵、楊惟忠聽了大驚,兩個商量一番,便寫書信來示好,告知了河間府宋軍敗戰之事,又暗示雙方如今都與遼國為敵,不妨結盟,若要結盟,不妨贈送些糧秣表示誠意。

至於第三封信,卻是遼國耶律大石親筆書寫,他也道那西風軍乃是幽燕之地的綠林豪強,趁勢作亂,大罵曹操等人“長於遼土,不念皇恩,叛國獨立,必遭天譴”。

罵了二三百字,話鋒一轉,又勸曹操將遼國將帥家人送還,趁早歸降,順便又花千余字,細細提及如何大敗宋軍,如今“河北已吞,山東在望”,勸曹操帶兵去陣前效力。

“汝輩所鑄大錯,本來難免,恰逢大爭之世,國家用人之際,魏王宏達,願恕前罪,呼君等來歸,效力於軍前,上報家國洪恩,下展壯士才幹,他日封王拜將,猶未可知,若得名垂青史,豈不勝於做賊十倍?”

曹操把兩封信看了又看,尤其是重點並對王淵、耶律大石對於河間府戰役的描述,反復比對,基本已揣摩到當時情景,搖頭嘆息道:“童貫之才,或可領三五千人馬,護衛州府、清剿賊寇,趙佶使他為帥,當真是自掘墳墓。”

自家細細思忖一番,親筆寫信兩封,第一封寄給耶律大石,聲稱自己並非遼人,自然談不上反叛,而是“海中狂徒,無家無國,偶爾上岸,作浪興風。”

又道自家當年曾遭宋軍迫害,山寨殘破,因此入海,因此若有擒捉未死的宋將,不妨送給自己發落,聊報往日冤仇,對此願以諸王家人作為置換。

第二封則是寫給王淵、楊惟忠,答應送給他們糧草、兵甲,甚至派兵在附近要隘駐紮,互為犄角,條件是讓二人做他南面屏障,自己與遼國有大恨深仇,不會局限於幽州,而是要裹挾人馬,殺入山後九州,徹底斷絕遼國根基。

第一封信,曹操在俘虜中,選了蕭幹的一個侄兒投遞,第二封信,則讓“鐵蜻蜓”鈕文忠帶著,領著“熊威將”於玉麟、“太嶽雙鷹”金鼎、黃鉞,領新兵三千,押送糧草前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