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零二章 周新的想法(第3/3頁)

我知道你和伯納德有很好的私交,但是你不能把個人情感摻雜到公司經營上來,10%收益的理財產品,這不正常。

他有問題,我們不能在NewPay上賣伯納德的金融產品,一旦出問題,會對NewPay的信譽造成重大影響。”

周新意識到麥道夫去找了彼得·蒂爾,還是用了他的名號,大概率說和麥道夫合作是Newman的意思。

這才讓彼得·蒂爾火急火燎的跑到申海來找他,生怕他被麥道夫蠱惑。

而且彼得蒂爾也是驢黨的支持者,他好幾次見過周新和麥道夫閑聊,所以彼得·蒂爾很擔心周新被麥道夫說動。

周新沒有揭穿,而是問:“彼得,巴菲特的年化收益率超過了20%,伯納德能給到12%的利率很奇怪嗎?”

彼得·蒂爾知道自家老板是互聯網領域的天才,在其他領域很遲鈍,即便是金融領域,周新的天賦也只是體現在和互聯網相關的地方。

“這不一樣,巴菲特的收益來源清晰可見,同時20%的收益率是平均下來之後,如果攤到具體年份,依然有低於10%的收益,甚至是虧損,他在千禧年納斯達克泡沫破裂的時候就虧了0.5%,納斯達克泡沫的那幾年,他收益也只有5%。

伯納德不同,無論市場如何,他都說自己有10%以上的收益率,再怎麽金融危機、市場蕭條,也不會影響到他的收益波動。

同時麥道夫的底層資產又是黑洞,沒有人知道他到底買了什麽股票,做了什麽風險對沖的措施。

巴菲特喜歡買可口可樂、星巴克、運通,麥道夫呢?沒人知道。”彼得·蒂爾耐心解釋道:“他們完全不一樣。”

20年拉平年化利率20%更難還是無論市場如何變動每年收益10%以上,那個更難彼得不知道,但是彼得知道一個不夠透明的產品,一定是有問題的。

所以後世華國中產買信托,完全不思考信托的底層資產結構是什麽就買,聽了銷售介紹鼓吹就買,不踩雷才怪。

周新聽完後連連點頭:“彼得,我明白了,我沒有給伯納德任何承諾。

我只是說會給他做個介紹,我在回申海前和你說過,我不會幹預NewPay的日常經營。

這屬於NewPay日常經營的一部分,我不會幹涉,要不要和麥道夫合作,你說了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