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章 反應測試(第3/4頁)

“在的,在的,在後面呢。”

甄復國也知道程白的價錢,並不耽擱,說完後便直接引了他們走到裏面去。

竟是別有洞天。

掀開了一道簾子,裏面還有一間較暗的屋子,裝修沒有外面那麽氣派,擺的東西也沒有外面那麽多,更沒有一件貼著價簽,但邊斜一見就“咦”了一聲:“甄老板這裏還是有真貨的嘛。”

“見笑,見笑。”

甄復國直接走到了角落裏一個挺大的保險櫃前面,一邊往裏面輸密碼,一邊跟眾人解釋。

“我們這行都是外行看熱鬧,內行看門道。外頭的給外行看,裏頭的給內行看。行家都是上手就知道有沒有的,出價看眼緣。外頭那都不叫古玩,裏頭才是門道。”

誰也不知道裏面這些東西到底值多少錢,眾人一眼看過去,大多既分不清這些東西是什麽來歷,有什麽淵源,更判斷不出真假。加上甄復國正在那邊開保險櫃,就都站在了中間,既沒過去看,也沒拿周圍這些東西看。

怕萬一磕了碰了賠不起。

很快那保險櫃開了,甄復國從裏面小心翼翼地抱出了個高有四五十厘米的盒子,放到中間那張桌子上,然後才把盒子上的扣打開。

幾面板倒下來,頓時露出裏面的雕像。

說是“像”其實不大合適,因為這雕的就是顆腦袋。

非常現代的風格。

整體雪白,是個男人,面容英俊,眼角下垂,似有愁容,但只刻了他大半張臉,另外小半張尤其是另一只眼睛被一只線條柔和的手掌遮擋,有淚痕從這只眼裏淌落。

這就是那位意大利雕塑家的作品,《情人》。

程白對所謂“藝術”的鑒賞能力一般,既沒看出這雕塑為什麽起名“情人”,也沒看出它哪裏值七百萬了,盯了半晌才問道:“那畫兒是在哪兒?”

“在這底下。”

甄復國戴了手套,把雕像翻過來,在這男人雕像的頸部也就是底座下面,竟然有個雞蛋大小的圓洞。

洞裏黑漆漆一片。

他拿了盞燈往裏頭一照,程白才看見緊貼著這圓洞的邊緣,真的有一圈東西。

她皺起了眉頭,打量了甄復國一眼,又看了看他戴著的手套和頗為專業的手法,若有所思,卻又問:“能拿出來嗎?”

“能。”

甄復國這回拿了把鑷子,在鑷子尖上墊了點棉,才伸進去把東西夾出來。

真的是一幅畫!

油畫。

卷成了厚厚的一卷,塞在這雕像下的圓洞裏。

打開來,便是一個線條簡陋無法辨認的人形,扭曲在另一團混亂線條裏,用色偏暗,畫得十分抽象,十分意識流。

給人一種做夢的感覺。

甚至可以說做夢都做不到這麽亂。

藝術真是讓普通人難以理解的東西。

程白雖然有錢,但從來不燒在這些東西上,更沒辦法鑒賞,大致地看了一圈,便將注意力轉回了甄復國的身上。

“你拿到的時候,雕塑底座上就有孔洞嗎?”

“剛拿到的時候沒有,這不是英國那邊死活說追查到畫作在我這裏之後,我才給缷出來的嗎?”

甄復國還翻出了幾張照片。

“您看啊,這是剛拍下來的時候,下面這底座是平的,這圓洞是封起來的,原本是個立柱的位置。我拆出來都愣了好半天,這畫就卷了嵌在裏面,掏出來費我好大一頓功夫呢。”

幾張照片的拍攝背景應該是在國外的酒店,大約是剛拍下來的時候,的確如甄復國所說,完完整整,看不出破綻。

程白兩手抄在了一起,點了點頭,似乎認同了這個說法,然後便問:“有聯系過雕像的原作者嗎?他這雕像是哪一年的作品?”

“沒聯系過,但您問的這個我知道。”甄復國想了想,道,“當初拍賣手冊上就有寫,這尊是2003年的作品,是從一位意大利的私人藏家手裏出來的。”

雕像是意大利雕塑家2003年的作品,畫作在2010年英國馬喬博物館被盜,甄復國2017年在意大利拍得的雕塑裏面藏了這幅畫作。

簡直八竿子打不著。

就算是程白先前對詹培恒說過“這官司不是不能打”,此刻也難免覺得棘手,頭疼得厲害。

原作者應該跟這件事沒有什麽關系了,但縈繞在腦袋裏的問題卻有很多:

第一,畫是什麽時候放進雕塑裏的?

第二,這種情況下雕塑還是真的嗎?

第三,背後真正的賣家知道這件事嗎,又是從誰那兒得到的雕塑?

……

其實這些問題都跟官司沒太大的關系,但但凡是個正常人都忍不住想要思考一下背後的故事。

一行人在這桌旁納悶了半天,又轉到外間坐下來喝茶,仔細地聊了很久,到飯點甄復國還請吃了一頓午飯。

結束後費靖要去趕律協那邊的會,先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