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八玖章 開蒙日(第3/4頁)

於是整個京城最駭人聽聞的事情,終於出現了。

從來沒有哪家的孩子開蒙能有這樣的盛況,光是狀元就有三個,從康熙三十九年的狀元,到康熙四十五年的狀元,三個人都去了。

翰林院的翰林老先生們來了有近一百,進士來了有一百還多。

至於貢生?

呵呵,張老先生的兒子開蒙,只一個參加過會試的貢生也好意思來?!

別說是進門了,就是遞上名帖的時候,怕都羞愧得慌吧?

街頭巷尾的人們,聽見府門口報人名帖的,那聲音就沒斷過:“某某翰林”“進士某某公”“某某狀元榜眼探花”……

個個都是在當年名噪一時的人物啊!

區區一個臭小子的開蒙,竟然引來了這樣大的陣仗!

平時翰林院一個翰林拉到大街上,都有無數人拱手作揖。翰林院一個老先生,帶著自己大大的名帖出遊,都不用帶錢,自然有無數附庸風雅的商賈將錢給遞上去,為的就是與翰林院的翰林們交換名帖。可事實上,翰林們對這些人都是不屑一顧的。

由此可見,一名翰林在翰林院之中興許不算是什麽,可若是放到朝廷上,就已經具有一定的影響力,至於放到民間,個個都是引起轟動的!

可現在是個什麽情況?

翰林們一撥一撥不要錢一樣朝著張府擠,高高在上的進士們到了這裏幾乎是見到旁的人都要低頭作揖。

朝中重臣李光地都已經來了,誰還敢懈怠?

更有才高八鬥的張廷玉坐於堂上,左右兩邊各坐了一名狀元飲茶,三名狀元匯聚一堂,更旁邊的榜眼探花都顯得黯然失色了。

隔壁錢府的錢名世見狀不由得想起了自家朗哥兒開蒙時候,跟張府簡直沒得比啊!

尋常家境不錯的人家,能找到一個舉人給開蒙,就已經很不錯了,能找到進士開蒙,簡直是臉上大大有光。

可現在,別說是舉人,就是貢生進不了張府門,也不是張廷玉不讓他們進,是他們自己不想進。

你問為啥?

不是太丟臉了嗎?

最低的都是進士,更高的是翰林,鼎甲前三更是幾乎坐滿,還有勛貴之家和朝中重臣。

區區一個舉人進去,張老先生肯定不會說什麽,旁人就難說了。

一個貢生算什麽?

徒讓人笑掉大牙罷了。

這樣熱熱鬧鬧的開蒙儀式之中,張廷玉作為這一家的一家之主,先祭拜祠堂,將張英遠道從桐城寫給胖哥兒的信念了,告誡他以後好學上進。

今日的胖哥兒也終於不負眾望,這幾個月瘦了一圈,看著只比尋常的孩子壯實不少,看著健健康康,眼神明亮,站在家學當中,已頗有其父之風。

由識字的下人們擡來書箱,一部四書,文房四寶等物,又端了定勝糕和一盤粽子,乃是諧音“高中”。

張廷玉今日穿得也頗為隆重,一身厚實的藏藍色長袍,壓得他整個人氣勢都沉了下來。

三名狀元高坐堂上,旁有李光地看著,胖哥兒便跪下來行拜師禮。

眾人這時候才悚然!

張家公子竟然是要拜三位狀元為師!

空前絕後!

天底下怕也只有張廷玉能請得動這麽多人來給自己的孩子開蒙了吧?

其實張廷玉沒請,這些人都是不請自來的。

原本聽說胖哥兒今天開蒙,皇帝也說要來看熱鬧,不過京城熱,康熙爺老了,還是在暢春園待著比較好,所以只說讓李光地也去。

正好,今兒李光地本來也要來,就來捧個場。

張廷玉坐在正中,受了孩子的拜師禮。

那一刻,他恍惚想起了張英。

當年他開蒙的時候還很小,張英就坐在那椅子上笑看著他。

如今,張廷玉也帶著微笑看著胖哥兒。

旁有吳士玉乃是宋犖的家學先生,自告奮勇來當儀禮先生,見拜師禮完了便喊道:“拜師禮畢——”

胖哥兒跪在地上磕了頭,看著他的父親,也是他的先生。

如今這麽多人看著,胖哥兒也懂事了,也許孩子就是在這一瞬間就開始脫離父母的懷抱,讓翅膀硬起來,從雛鷹,一步步地飛走……

顧懷袖在後面也看得見,她用帕子掩著口,已不知為何淚流滿面。

張廷玉道:“因父母憂心你年幼多夭病,八年不曾為你起大名,如今你入家學,略識數字。今日,按著家中排輩,你為自己取個名,阿德,擡名冊來。”

“是。”

阿德應聲,將寫滿了合適的字的字帖放在了高高的桌案上。

胖哥兒再拜起身,只到了桌案之前,動作熟練地擡了手提筆,他雖不入家學,可父親寫字時候的姿態卻是牢記。

眾人都以為胖哥兒開蒙晚,可如今看那握筆的姿態,便知道——

僅僅是開蒙晚了而已。

胖哥兒尚還肉乎乎的手,握著筆,看了一圈,然後圈定了其中一個字,便擱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