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六章 藏鋒二爺(第2/3頁)

長子平白無故去了,還要去江寧給收屍。

他叩別了張廷玉,便連夜走了。

葉員外,將一場大戲拉到了江寧的大幕上。

張廷玉只在後頭看戲,推波助瀾。

在那邊,而今只有一個鄔思道堪用,除此之外便只有一個羅玄聞。

但張廷玉還不敢用得太厲害,靜觀其變罷了。

平白死了個秀才,可不是什麽小事,尤其是這秀才去年也過了鄉試。

葉員外去那邊之後,便開始告官,告的就是趙子芳。

現在趙子芳還是鄉試的主考官,哪裏受得住這樣的壓力?

趙子芳辯稱他從未遇見過什麽葉朝成,葉朝成投河自盡完全與他沒有關系。

現在江寧也沒人查趙子芳,只有滿城流言如風雨。

事情一直鬧到了放榜的那一天,於是有意思的一幕便出現了。

誰都沒想到,鄉試放榜,葉朝成竟然在第六十三名,整個江寧都震驚了!

作為鄉試主考官,趙子芳若真跟葉朝成有仇,怎麽可能評了葉朝成的答卷為第六十三名?

要知道,這一放榜,葉朝成可就不是一個秀才了,而是舉人!

清朝的舉人多金貴?

趕會試時候,順著水道上京城,不管是過什麽閘,朝廷大員都不能開,但凡是船上有舉人,一叫必須開閘放人過去。

事情轉瞬之間嚴重起來,死了的不是個秀才,死後成了舉人,也是奇譚了!

這一下,人人都說這趙子芳必定沒有撒謊,桐城這邊的張廷玉卻直接寫了一封信,叫人投給了還在江寧的鄔思道。

那時候,他只摟著顧懷袖,說:“趙子芳弄巧成拙,這一回是必定要栽了。”

每年鄉試,所有舉人的答卷都要刻成《新科諱墨》,傳於鄉裏,原本還沒什麽問題,可這回一傳就傳出問題了。

科舉時候,主考官要給每一張答卷評定等級,圈點後寫批語,而每一名考生的答卷都是可以領回去的。

葉朝成的答卷領回去了,別人的答卷也領回去了。

可趙子芳在葉朝成的答卷之上做的批語,句句都是誇贊,實則葉朝成此文平平無奇,只能說是中規中矩,無甚出彩之處。

緊接著,更有意思的一幕出現了。

街頭巷尾不知何時開始傳閱一份手抄的張家三公子的答卷,八股作得是絕妙,引經據典,文采風流,比之葉朝成不知高超多少。

人人都問,這是誰人的答卷呀?

有人說,當朝張英大人家三公子的答卷。

又一問:那在今年江寧鄉試的第幾名啊?

又有人答了,百名以後啊!

嘿,百名以後?

這位看官您可別開玩笑了,這麽漂亮出色的一份答卷,竟然說是百名以後?這不就是落第的意思嗎?逗我們呢!

有人不信邪,往榜上一個個地對名字,還真沒找見“張廷璐”三個字。

這可出了大事了,這樣一份答卷,竟然被處處批點,這裏不好那裏不好,那你趙子芳覺得什麽是好啊?覺得葉朝成那樣的答卷好?

你答應,咱們考生也不答應啊!

由此便直接鬧起來了。

你說說你,逼死人家一個考生也就罷了,左右逼死的不是咱們,葉朝成有眼無珠招妓跟你一起也就算了,咱們不管。各人自掃門前雪,可你把這葉朝成的答卷評成第六十三,人三公子如此漂亮一份答卷,招你惹你了竟然落第?

葉員外也趁勢折騰開了,四處喊冤。

兒子都已經死了,拿個舉人的功名又有什麽用?

更何況,葉朝成分明就是用舉人的功名來誆騙人的啊!

葉朝成的答卷有這個水平被選出來中舉嗎?顯然沒有呀。

那趙子芳這樣做,便是他心虛!

事情發展到九月底,張英便已經牽扯進來了。

在京城做官的張英一家,有兩個兒子都是今年參加了江寧鄉試,結果兩個兒子齊齊落榜。又有人將張英與趙子芳的矛盾一捅,整個江南士林都炸開了鍋。

本來能擔任主考官之人的,都堪稱是當朝大儒,趙子芳本人也是學富五車,才高八鬥,奈何陰溝裏翻船,由一個小小的葉朝成牽扯,繼而一點一點走向崩潰。

葉朝成,鄉試放榜,隨即出現張家三公子的答卷,而後葉員外喊冤,有人捅出他與張英的恩怨……

一件一件事接踵而來,就跟算計好了一樣。

朝中的張英終於出本彈劾趙子芳,絕口不提自己兩個兒子的事情,只說趙子芳秦淮招妓逼死葉秀才,胡亂斷卷致使江南士林混亂,罪不可恕。

張英此人一向忠厚老實,誰都不會覺得是張英在打擊政敵,只能說是趙子芳倒黴,適逢其會罷了。

江寧鄉試葉朝成案,於是成為今年江南鄉試第一大案。

張英死敵趙子芳收監,留待秋後處斬,葉朝成保留舉人之功名不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