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妖修(第3/7頁)

說罷,他擺了擺手,一路翻轉著小聚靈手,哼著歌兒就走了。

唐時站在原地,忽然滿頭黑線——這洗墨閣到底是個什麽地兒啊,走到哪兒都能遇見逗比。

這晏回聲長老說白了就是個修真界的高等農夫,還相當樂在其中,對於靈植有一種說不出的熱愛。

還說什麽以後再說……

晏長老堅定地認為唐時肯定能夠“想起來”,甚至是認為唐時不是不知道,而是刻意藏拙。

晏回聲一路走就一路在想,要不要半夜來偷窺一下這小子是怎麽做的。

能夠提升種子的品質,這辦法要是弄到了,自己以後豈不就是個超級靈植夫了嗎?

心裏一把算盤扒拉得啪啪直響,晏回聲終於回了自己的種墨園,開始照料自己的那些精細的植物了。

只可憐唐時在自己的靈田旁邊,忽然就陷入了無限的抑郁之中,這得想出一個解決的方法來啊。

忽然覺得人生艱辛起來了……

回到自己的草廬之後,唐時就翻開了蟲二寶鑒,細細地研究起那幾句詩來,而後手指從這上面緩緩地滑了過去,一道暗金色的光芒從這墨色的字跡上劃過了,緊隨其後的便是那攤開的書頁上驟然閃現的一雙手掌。

這場景很熟悉,在唐時練習與意象相關的手訣的時候常常出現。

一個意象是有一個手訣的,難道這詩句也有?

昨日只是當成了普通的詩句來使用,卻沒有細細地研究過還有沒有其他的辦法,這個時候看到手訣,唐時就無語了一瞬間——果然還是有比較普通的手訣的。

他跟著那書上伸出來的手掌的手訣動著自己的手指,緩緩地幻化出無數的光線來,靈氣隨著他的手指不斷地鼓動收縮,之後又有細小的光點從虛空之中凝結起來。

這靈力在唐時體內流動的軌跡十分詭異,甚至一開始的時候只讓人覺得十分別扭,可是習慣了這種古怪之後,就會覺得舒暢,唐時就是已經習慣了這種靈力流動軌跡的——難道是身體之中的靈力流動軌跡不對的問題嗎?

如果改成正常的流動軌跡,是不是……

腦子裏這靈光閃過去,唐時想起了已經盯上自己的晏回聲長老,忽然有一種自己即將重復天海山農夫經歷的錯覺——這其實不是錯覺,他真的很有可能被晏長老逮去當農夫。

畢竟對於種地這件事情,唐時有著豐富的經驗。

既然有了這樣的想法,唐時也就按照小聚靈手的那種靈力運行軌跡,將本身的“春種秋收”這一句詩的靈力運行軌跡改變了一些,他拿出了一粒祝余草的種子,試了試效果,品質只是提升了一點——然而只是這一點點已經足夠讓唐時欣喜了!

他再次換回了原本的那種古怪的靈力運行軌跡,效果果然是已經加強了的。

這一下唐時明白了,他按照自己內心之中的估計,分別將改動的幅度調節成了五分之一、三分之一、二分之一,去試驗了一下效果,發現改動得越少,效果也就越好。

每一個靈術,都有自己獨特的效果,靈力的運行軌跡是造成效果差異的最根本因素。

這《蟲二寶鑒》所有的靈力運行軌跡,都是偏門的路線。

人體之中經脈無數,有的靈力從哪條經脈過其實都似乎對效果沒有多大的影響,可是《蟲二寶鑒》選取的路,卻往往太過於偏門,基本都是人體還沒有開發出來或者開發很少的經脈,所以一開始修煉手訣的時候會有一種相當滯澀的感覺。

唐時當然可以自己修改這些經脈的軌跡,可是達到的效果就只能說是差強人意了。

可是現在,唐時要的就是這樣的差強人意。

這手訣既然已經研究出來了,對於各種改動幅度的手訣的效果,唐時也已經有了比較清醒的認知,這個時候就已經稍微地有了些底氣。

再次檢查了一遍所有的靈力經脈走勢,大多都是平常人會用到的經脈,卻不是所有人都會用到的組合,唐時將這樣的軌跡記錄了下來,在玉簡之中儲存——這便是一枚靈術玉簡了。

他想了想,在這玉簡之上刻了幾個字,“春種秋收”。

經過改動的手訣,在這個時候,就成為了靈術。

只是唐時不知道,這樣的靈術,到底算是幾級。

仔細地思考了很久,唐時將自己掌握的所有法訣,都研究了一遍,並且進行了改動。

聽說賣靈術玉簡也是相當賺錢的,唐時現在很稀罕這些靈術,可是他知道自己以後會擁有許許多多千奇百怪的手訣和詩詞的意象,對這一些根本不怎麽放在眼底,所以現在的唐時能夠將這些靈術自己劃分了一下等級,刻錄進了玉簡之中,儲存起來,日後興許有用呢。

他忙完了,就伸了個懶腰,順便站起老將方才自己用來實驗的祝余草的種子放到了靈田邊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