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百九十五章 倒果為因知天命(第2/3頁)

這樣的天意在共鳴的時候,三界天從諸境諸相的層面交織成綿密而囊括諸氣諸道諸法的羅網。

這是古之九天十地時代最為鼎盛的時候,也不曾有人做到的事情。

更何況,道人雙道途八境而駐足古之地仙層階的成就,也是古往今來冠絕而唯一的。

這一切便也注定了,至於今日,在楚維陽身上所生發出來的事情,那些玄奇與曼妙所在之處,將無法在古籍的故紙堆中,找尋到可以印證的只言片語。

一切盡皆是未知而陌生的領域。

這種催動著念頭生發的共鳴,或許是天意。

但是在楚維陽這樣早已經天機靈犀駐足己身不知多麽久遠時光的修士而言,楚維陽更有著一番大膽的猜度。

這不僅僅只是天意所帶來的某種示警,某種易道與天心的混同。

這更是當楚維陽真正駐足在古之地仙層階的極致,當楚維陽真正意義上,不論是三枚神通玉果的熔鑄,還是那終極玉京法會的推敲與演繹,事實上在道法的磋磨進程裏,盡都已經走在了探索超脫層階的路上。

此時間未曾有著真切與明晰的進益,並不能說是楚維陽未曾涉足在其中。

而或許,也正是因為楚維陽的涉足,並非是那種神通果樹十度枯榮的強行擠進去半個身形,也並非是在長久歲月光陰裏,靠著才情和底蘊消磨了去的涉足。

而是真正意義上,走在最為正確與通衢的路上,與絕巔之中,以道法推敲演繹的涉足。

或許冥冥之中,已經有著某些超脫層階的玄奇,以某種余韻的方式,映照在道場三界天之中,映照在己身的心神之中。

正因為那一境過分的飄忽,所以對於楚維陽而言,一切的感觸並不顧真切,僅只有著共鳴最為明晰,余下諸般,鹹皆教楚維陽誤以為是天意,是萬象諸氣的生發。

但很可能,這種共鳴的本質,源自於超脫層階的玄奇余韻。

楚維陽想到了己身對於超脫層階的推敲與演繹,那種真正超脫出蒼茫濁世,歲月與須彌在其眼中鹹皆是另外一種模樣的無上曼妙。

或許在那樣一境界的超脫存在而言,沒有過去,也沒有未來,一切鹹皆是曾經走過與可以洞見的風景。

彼時,折身便可改變過去,環視便可抉擇未來。

而這樣超脫層階的玄奇之余韻,哪怕未曾有如是的不可思議,但或許,已經足夠倒轉後果而成前因。

這共鳴本身,便是這成為了前因的後果。

這是遠比天機示警以及易道蔔算更為高卓與玄奧的本質存在。

而也正是在這一刻,楚維陽折身回看向己身橫渡而來的方向,進而復又昂首,看向蒼茫濁世的無垠天穹。

到底是甚麽樣的因由,使得這樣的倒轉的前因後果,有著這樣的共鳴?

舊世的海疆之中,還有著甚麽是與己身的叩關一步息息相關的麽?

而這樣的玄奇示警如此的強烈,其所引動著的後果,這後果本身的存在,是不是意味著,自己日後的證道與叩關成功了?

當這樣的念頭生發的頃刻間,旋即,天心道雷降落,旋即將這一道念頭斬滅成齏粉,連殘骸都不復存在。

道人明白,自己最好不要有這樣的想法,以免在真正面對天門叩關的時候,有著心神上的某種過分松弛與輕忽。

路,終歸是走出來的,不論舊世的海疆之中是甚麽在等待著楚維陽,道人都決定親自去看一看!

於是,一切沸騰的念頭,鹹皆在這頃刻間歸於平和,刹那間,楚維陽復又一步邁出的頃刻間,便從現世,驟然間踏入了諸境諸相之中。

他掌握有著真切無垠級數的靈韻,與無垠級數的經篇。

真正意義上的厚重,使得踏入諸境諸相的頃刻間,楚維陽的身形在五色玉華的包裹之中,旋即在其中不斷的橫渡著,在從現世,往真正諸境諸相的極深處探索而去。

很快,往昔時曾經駐足過的靈虛玄妙一境便已經在楚維陽的面前展開真容。

這是曾經楚維陽能夠抵至的深邃概念的極限。

再往下探索去的時候,便已經非是生靈所能夠涉足的真正陰冥概念的諸境諸相。

可是在這一刻,楚維陽的身形卻未曾有所分毫的停頓,那五色玉華的包裹之中,旋即,陰冥諸境在楚維陽的眼前展開。

蒼茫濁世裏,陰冥與靈虛諸境看起來也渾無有甚麽分別,它們本也該沒有甚麽分別,蒼茫濁世裏,甚至尋常時連死生的概念都十分的模糊,罕有生發,還有那死生的浪頭打落。

但是偏生,古界曾經在此駐足過萬古光陰,那無垠歲月裏,一道又一道萬象生靈的殘魂橫渡,生生在此間,在這陰冥諸境之中,走出了一條死生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