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百六十二章 接續古路承造化(第2/2頁)

帶有著這樣的感慨,當楚維陽睜開眼眸的頃刻間,看著那回旋兜轉的漫天斑斕星河,看著那一道又一道的真靈躍入太陰諸魔奉聖天中,進而依循著三界輪回之路的走過,復又使得己身“回憶”起一篇又一篇那本該被己身遺忘的高道妙法時。

如是的變化之中,楚維陽的真形法道途,剛剛躍入第五境之中,便在這樣極致細微而明晰的道法真髓的記憶之中,不再是隨著漫長法會直召開到終末時方才徑直一蹴而就。

或許這一道途的第五境也已經足夠高卓,這一刻,伴隨著那一部部經篇,一道道神華輝光融入的進益,楚維陽明晰的感觸到了己身在真形法第五境的層階之中,以極其堅實的修為氣息的變化,緩慢卻有力的進益著。

而當如是的進益,終是在每一息之間,都以最為微末而堅實的余韻波動著那另一道途之中機緣造化的絲弦的時候。

終於,在某一刹那間,那原本便在開天法第六境的枯榮輪轉之中,至於真正靈韻內蘊的幹枯極致,至於此境極致的修為境界,再度有所一步明晰進益在累積過程之中躍出的時候。

霎時間,伴隨著再一度的灼灼玉華在這一刻貫穿在了道場三界之中,伴隨著輝光之中,那真正的玉光清輝蒸騰而起復又朝著三株神通果樹澆灌而去的過程進行。

或許是因為今日見得了這真正萬象道法的神通果樹被嫁接與自然蘊養而成的真正的乾坤古樹的緣故。

這一刻,駐足在開天法的第七境之中,三株神通果樹相繼吞噬與煉化著那瓊漿玉露之中陌生神通道法經篇的時候,那種對於陌生道法的熟悉、掌握、渾一的過程,楚維陽有著某種前所未有的得心應手。

一樹開得萬朵花。

楚維陽洞見過了這自然天象之中真正的道法奇跡,對於真正己身道場之中,僅只是一株果樹上幾種有數的道法之間的交織與共鳴,顯得過分的遊刃有余。

《補天浴日》之神通經篇融入了玉京山巔的黃中李,《花開頃刻》之神通經篇融入了瑯霄山巔的蟠桃樹,《飛身托跡》之神通經篇融入了白骨道宮前的降龍樹。

和開天法第六境的時候一樣,當楚維陽的萬象道法積蓄到一定的程度之後,境界躍升的過程之中,神通經篇的遴選已經不再是楚維陽殫精竭慮的需要思量的問題,而是在更多的道法真髓與本質被楚維陽所掌握之後,一切在道法交織與共鳴之中,自然而然觸動與遴選出來的。

此三部經篇,便正是在這樣的狀態與玄境之中,得以被自然遴選,進而脫穎而出的存在。

這是在上一番的形質輪轉到極致,進而衍生無量變化之後,以這三部經篇,將諸般變化之無量諸氣之間的牽系,從尋常的道法之交織與共鳴,真正升華與渾一而成至高神通經篇級數的緊密牽系。

那是前所未有的渾一,是在《補天浴日》的過程之中,人身與天地鹹皆為一;是在《花開頃刻》的過程之中,五行之一道之中合演五行而開萬象;是在《飛身托跡》的過程之中,以一縷氣韻而齊引陰陽變化。

如是長久的變化過程之中,楚維陽體悟著在那全系的神通經篇融入己身開天法修持體系之中,進而在將無量變化渾一的玄妙感觸。

這一刻,楚維陽後知後覺的思量著,己身在這一境的躍出過程之中,之所以依循著道法的真髓與本質,選擇了這樣的神通變化,並非是純粹自然遴選的過程。

或許,這萬象神通果樹渾一而成的乾坤古樹,那其形與質映照在己身心神之中的恒久不易,難以磨滅的烙印,也在這一遴選過程之中起到了潛移默化的過程。

渾一而演無量變化,從另一個角度上來看,這又何嘗不是一種“一樹開得萬朵花”呢?

而也正是帶著這樣的感觸,楚維陽緩緩睜開眼眸,靜靜地注視著那相繼乘風而起的斑斕真靈星海的纏裹之中,在這樣輕柔的風裏,仍舊恒常懸照的那乾坤古樹。

而在古樹下,在楚維陽的身後,在這樣萬古的沉寂之後的魂夢變化之中,伴隨著那繁浩星海的漸漸消弭,是那一道道的白骨,伴隨著真靈的相繼消弭,進而徹徹底底的化作飛灰而去。

那灰燼與塵埃的暈散之中,是一個生靈的前塵徹徹底底逝去的最後過程。

“眾生皆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