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百五十六章 輪轉變演鬼魅事(第2/2頁)

那是《回風返火》的神通經篇融入到了白骨道宮前的降龍木中,進而融入到了以《太陰煉形》為根基的神通框架與脈絡裏。

這所謂的《回風返火》之神通修法,誠是翻卷逆練之要訣關隘所在,昔日舊世的最後一戰裏,楚維陽曾經在面對著古之地仙存在的時候,己身的歲月之風與須彌之雨曾經被古之地仙以此神通生生消弭去。

然則,此等用法,仍舊僅只是外相而已,風回火返,並非僅只是復本還原,更是將變化、輪轉與生息的過程逆轉,此神通逆練,實則風火皆外相而已,內則是陰陽逆亂演化,以陽即是陰,以陰即是陽,以如是逆轉而煉周天所未至之微末。

刹那之間,楚維陽穩穩牢牢的駐足在了開天法六層的修為境界之中!

並且,正是借由著上一度的“矜持”,有如厚積薄發也似,這一番,渾厚的機緣造化,在將道人的修為境界推升之後,在一境的完全通衢之中徹底肆意的信馬由韁,很快,便在推動著道人的枯榮輪轉,幾乎要朝著盛極奔湧而去。

而也正是在這樣的過程之中,楚維陽借由著萬象道法的累積與積蓄,對於這開天法的第六層境界有了更為深刻的認知。

這三部神通並非是楚維陽有意遴選,而是在己身這樣繁多的累積之中,在水到渠成的走到了這一步之後,自然而然的在交織與共鳴之中所做出的道法選擇。

而不拘是人化天、天化人;還是五行皆變五行;又或者是陰為陽、陽為陰,這一刻,三部各自不同框架與脈絡之中的神通經篇,齊皆在這一刻,演繹著形與質的變化。

這才是真正在神境真人層階修持的過程之中,諸道法經篇的傳承之中都不曾落於文字的不傳之秘!

接連數度的枯榮輪轉之中,原有的變化在層層累積之中已然盛極,緣何有人在這樣的盛極過程之中,能夠在躍入第六度枯榮輪轉之中,仍舊能夠接續後續的道途,直指神境巔峰?

關隘便在於第六度的枯榮輪轉之中,其選擇了形質變化之要訣,在原有的輪轉與聲息之中的,帶給了己身那盛極的道法輪轉以更多的變化之可能。

而古往今來,又不知有多少或許是天驕,或許是妖孽的修士,在這一步,仍舊想著盛極之後的更為盛極,於是,在純粹的累積之中,誠然也升入了第六度的枯榮輪轉,卻生生堵死了自己的路,與神境的求索上再不能有所寸進。

而這樣的不傳之秘,哪怕未曾有人與楚維陽宣之於口,但是道人卻已經在對於萬象道法的推敲與演繹之中,從真正的沉澱和積蓄裏,得到了真正意義上的不言而自明!

“道與法誠不我欺!”

如是感慨之中,四度蛻變的三元道術與一十八部神通經篇之神韻交相輝映,神通經篇的更進一步掌握渾厚了道人的道法根基,進而借由著底蘊的進益,使得有著更多的機緣造化從三元道術的震動之中,綿延向道場三界,綿延向三株神通果樹。

使得其枯榮輪轉之中的每一絲縷氣息的進益,在進益本身掌握的頃刻間,便徹徹底底的將根基夯實牢穩,完全省卻了還需得打磨與沉澱進益根基的徒勞。

而也正是在這樣的過程之中。

原地裏,楚維陽那貫穿在三元丹田之中的前所未有之震顫的驚雷,終於齊皆黯滅了去。

與此同時,雷音的余韻之中,輕靈道音已經接續,法會續場,甚至這無何有之鄉的渾厚底蘊仍舊在持續的朝著楚維陽傾注而來。

萬象天人與諸玉質化靈形,盡皆沉浸在那純粹的陰陽俱全和乾坤渾一的本質升華之中。

而也正是在這一刻,楚維陽的思感與念頭齊皆從盡皆擢升的曼妙之中清醒過來。

進而,道人的思緒也在這頃刻間,重新回歸剛剛時那一閃瞬間的驚詫。

那是真正在奇詭邪異之中撞見鬼魅的,完全出乎了楚維陽預料的故事。

“倘若剛剛時貧道未曾感應與記錯的話,那一道與己身的萬象道法所相陰陽俱全、乾坤渾一的,是《青竹丹經》?是三元極真界中,吾盤王宗先賢青竹老祖,於五百年前所創出的金丹境界無上經篇?”

恍惚之中,楚維陽靜靜地體悟著那從己身心海之中徜徉著的繁浩篇章篆紋。

“這……真真是見了鬼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