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百六十九章 枯榮輪轉蘊四時(第2/2頁)

而另一面,伴隨著酆都門扉在這一過程之中稍稍的洞開絲縷的門扉縫隙,霎時間,天地陰陽之輪轉大盛,進而,借由著這樣的自然輪轉,那諸煞熔煉成濁陰,此中有部分純粹之太陰,自陰極生陽,倏忽間,湧入北嶽山陰的天外。

靈浮洞天分明未曾參與到這諸般求諸於外的天地菁華之熔煉之中,但是在這一過程之中,楚維陽的道場洞天之三界,齊皆在虛實與陰陽的輪轉之間,得以相諧,得以徜徉在那海量的元氣與靈韻之中。

尤其是靈韻。

事實上,在楚維陽的道場洞天之內,那樣海量磅礴的礦脈累積,元氣從來都不是楚維陽所缺乏的。

而真正伴隨著在神境層階的修為進益,伴隨著楚維陽將一縷元氣煉化,朝著那神通果樹灌湧而去的頃刻間,則勢必有著同樣絲縷的天地自然之靈韻,以及同樣的天機靈犀以及香火之力灌湧而至。

這諸氣缺一不可,如是渾一之後,方才元氣、靈韻、運數、香火等諸般的共同蘊養之下,見得那神通果樹之上,稍稍見得玉華繁盛,稍稍見得有著些許的嫩芽真正的從那枝丫上誕生。

甚少有古籍曾將修士在於神境的修持方法闡述得清楚,諸般古籍盡皆不曾落於文字,但卻始終在字裏行間展露出某種不言自明的意蘊,仿佛修士只要晉升入了這一境界之中去,便能夠自然而然的明悟到神境的修法之關隘。

果然,這一刻,當那神通果樹之上的玉色輝光開始有所變化的時候,道人便倏忽間得以洞悟,這神境的修法之關隘到底在於何處——

枯榮。

是神通果樹的枯榮,這種枯榮本身,並不曾隨著道場的四時輪轉而產生變化,這種枯榮本身僅只是一種異象,是一種神通果樹在汲取諸氣養煉的過程之中,自春夏之間蓬勃繁盛,復又在秋冬之際以枯萎之相而將諸般菁華齊皆蘊藏的過程。

枯榮的是外象,實則收斂與凝練的是道法之底蘊。

而待得這樣的一番枯榮輪轉之後,如想要再有所謂的“來年”,有所謂的枯榮輪轉的二度持續,便需得以再一枚神通玉果填補入其中去,以趨同而又不相同的神韻,來煥發其中的“自然生機”。

這便是神通諸煉的本質。

而這也驟然間教楚維陽明白過來,緣何他昔日在上清玉平之界的時候,所曾經洞見的那些在經年累月的修持與沉澱之中,走到了神境真人層階的極限,走到了古之地仙領域之中的那些經年老怪們,他們所曾經顯照道場的時候,那神通果樹盡皆是光禿禿的幹枯模樣。

很顯然,那並非是所謂生機的黯滅,那更是伴隨著神通的輪轉,而將一切的菁華與底蘊徹徹底底的蘊藏和凝煉之後的表象。

這樣看,他們確實走到了這一領域的盡頭。

當然,而今看來,楚維陽在這一境界之中,所需要走的路還十分漫長。

倘若以枯榮來論算,更為細致的將之割裂成楚維陽更為熟悉的四時輪轉的二十四節氣。

這三株神通果樹上所煥發的微茫嫩芽,更像是僅只開啟了“立春”這春時的第一個時節而已。

這樣思量著,楚維陽竟無端的生發出了某種極致的感慨。

好像這塵世間的諸般道法,盡皆是一個輪回也似,昔年微末時《屍解煉形圖》展露五嶽真形,待得而今歷盡千帆,也不過是將五嶽真形的神韻映照在道場之中。

昔日死生尚且不能自主的時候所修持的春時劍,所修持的四時劍,而今更成了神境修持的錨定標的。

此時此刻,彼時彼刻。

也正如是的感慨之中,楚維陽無端的像是要有甚麽樣的感觸繼續生發,但是不等楚維陽繼續感慨下去,道人便倏忽間在五色玉華的兜轉之中,消隱去了身形。

他所吞噬與煉化的元氣短時間內看已經足夠磅礴。

而真正決定著神通果樹枯榮變化的,是諸氣的共同作用,這樣看來,最是微茫的,竟然是道場洞天之中的天地靈韻。

這已經不再是求諸於外的範疇了。

那需得是道法與道法之間的碰撞,是三元與三元之間的參合。

也正逢楚維陽思量起了昔年修為微末的時候。

倏忽間,道人的身形再顯照的時候,便已經立身在了淳於芷的道場之上,立身在了那梧桐樹冠頂的道宮之內。

而也正是這一刻,當楚維陽的身形立身穩牢的頃刻間,道人見得道宮內的情形時,便旋即眉頭一挑。

“哦?允函師妹竟也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