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百六十三章 鼎立玉京鎮造化(第2/3頁)

真正變化的根由是從甚麽時候開始的?

或許在昔日楚維陽重新教鐘朝元越過死生帷幕,還陽而去的時候,這種“天人化生”的造化機緣便已經在醞釀。

再之後,不拘是因為著渾厚的功德而在上清玉平之界中所收獲的饋贈,還是今日定鼎玉京山之後,在靈韻的沖刷之下,那通幽符陣本身自然而然與玄真寶鑒之間的相互割裂。

一切的因由,盡都在昔日時,便已經埋下了變化的種子。

一息,兩息,三息……

終於,某一刹那,伴隨著長久時間裏,靈韻洪流持續不斷的滾滾沖刷而過。

伴隨著某種變化本身的累積,終於在這一刻,由量變引動質變。

天人化生的蛻變與升華徹徹底底的開啟真切的進程。

伴隨著第一枚蝌蚪文字在顯照的過程之中搖搖欲墜兼且若隱若現的頃刻。

那陰冥道宮洞開的閃瞬間,真切看去時,是一道完整的神形,在這一刻沐浴著靈韻本身的沖刷,進而復又在沖刷的過程之中,絲絲縷縷的神形靈光裹挾著神魂之力,乘著靈韻洪流本身,朝著五臟道宮灌湧而去。

並且在下一瞬間時,借由著原本道法神韻的牽系,倏忽間,便與一道萬象法身自然而然的融合在了一起,並且正是因為著自然造化之力的煥發,這種牽系本身圓融而無漏,渾似是原本便如此一樣。

原地裏再看去時,僅只有著那一道微茫的真靈本身,在愈漸得微茫與黯淡之中,復又裹挾著那原本凝練成陰冥道宮本身的力量,在這一刻差地化作了陰冥鬼物,超脫了死生輪轉的概念,徹徹底底的的成為了鬼蜮之物的顯照之後,復又沒入了玄真寶鑒之中去。

而這樣的變化本身,便在這一刻之後,倏忽間從一道蝌蚪文字,驟然間朝著整個通幽符陣彌漫而去。

這一刻,伴隨著整個通幽符陣的崩滅,取而代之的,是五臟道宮之中,原本一道道純粹是法門秘術映照而成的萬象法身,在抽象的道法輪廓之中,沐浴著靈韻,熔煉著神形的力量,而真正在兼具虛實的輪轉之中,變化成純粹的內景生靈。

此是為天人也。

而同樣的,事實上,這一刻伴隨著那一道無上的通幽符陣的崩滅本身,玄真寶鑒非但不曾有所氣息頹靡,更相反,其陰冥神韻本身反而在這一過程之中,像是駁雜盡去一樣,愈漸得精純,愈漸得純粹、質樸、古拙。

那渾一的道法神韻本身,在這一刻同樣的化成了某種錨點,某種五臟脈輪正中心處的錨點。

內景九天盡皆是造化所在,但是在造化的另一面,則是崩滅,則是殞亡。

死生輪轉的概念無所不在,就像是任何高道妙法,總也會伴隨著歲月光陰的變遷,不斷的被人更易,被人舍棄,被人埋葬在歲月之中那樣。

道與法也是需要“死生輪轉”的。

而就像是道場洞天之中有北嶽山陰洞開酆都門戶。

這一刻的玄真寶鑒,便也像是內景九天的“懸孽鏡”一般,從道與法的層面直指太陰諸魔奉聖天,直至那萬道龍相之上所顯照而出的各不相同的氣韻。

仿佛是那萬道龍相之中一旦磋磨出了足夠將某一道化生之天人的道法所取而代之的至高神韻之後,某種道法之間的死生輪轉,便會從中誕生。

天人癲狂墮落而去,而陰冥之中,則有困龍飛升……

而也正是從這一刻起,楚維陽凡所參道悟法,凡所動用思感與念頭的時候,再也無需借由著玄真寶鑒而與諸道神形所痛感。

伴隨著這一道道身形盡皆在五臟道宮之中化生而成萬象天人,這萬道神形也徹徹底底的與內景九天所不分彼此。

這萬象天人便是楚維陽,但楚維陽不僅只是萬象天人。

就像是那磅礴的靈感念頭本身,而今已經是生發於楚維陽己身的思感與念頭之中去了一樣。

同樣的,而今只要楚維陽想,他凡所參道悟法的閃瞬間,便是萬眾之數的“楚維陽”在同一頃刻間,從不同道法的領域之中參悟著同樣的珠璣字句,並且將不同的感觸渾一之後,映照入楚維陽的思感與念頭之中,碰撞在那靈感念頭裏。

而這一刻,伴隨著楚維陽有著這樣的變化本身,感觸最為明晰的,反而是這漫山遍野之間,靜聽著楚維陽在宣講至高道法經篇的諸修。

那頃刻間,輕靈的道音大盛,諸修再靜聽去的時候,仿佛已經不再是某一人在宣講道法,而是真正純粹的道法本質在延展在雲海之上,被諸修所觀瞧,所參照。

而也正與此同時,當萬象天人渾一的磅礴神韻,無上造化,反向化作另一道洪流,湧入三元道宮之中,復又湧入向泰一玉皇天之中去的時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