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百零三章 洞見舊法成緣法(第2/2頁)

再聯想到那其上個別書頁的烏血甚至是外力所落下的創傷痕跡。

很顯然,這些書頁的來源,已然不言自明。

而也正是在這頃刻間,伴隨著這些書頁的相繼顯照,伴隨著那些鎏金顏色的墨跡上所洞照的無上神韻相繼顯照而出。

閃瞬間,楚維陽並不曾真個以己身的目光去看,以思感與念頭去一點點的觀照與參悟這些經篇。

只是伴隨著那些神韻的相繼顯照,這頃刻間,楚維陽真個將自己的一縷心音顯照在外!

那是玉質的鐘鼓鼎磬的翠鳴,那是輕靈的道音,是楚維陽在以己心叩問道法,叩問向承載著無上道法的神通經篇。

問汝有何道善用於貧道?

這一刻,楚維陽無需去參道悟法,他只需要以己身的道韻去叩問,以己身心音的靈韻與這一部部神通經篇的神韻相繼去碰撞,那最為交織與共鳴的存在,便會自然而然的得以遴選出來。

於是,幾乎電光石火之間,伴隨著那一聲教禪師都更進一步驚詫的心音響徹的頃刻間,同樣繁盛的輝光,或輕或重的相繼在數道紙頁帛書上顯照出來。

而伴隨著那隨著神韻顯照,而更進一步繁盛的輝光或輕或重的顯照,進而伴隨著這樣的神韻沖霄而起,不同繁盛程度的輝光,其朝著楚維陽騰躍與遁至的速度自然也大不相同。

進而,當最先頭的三頁書經飛遁至楚維陽面前的時候,伴隨著月華垂落,其後再騰飛而至的那些書經,也相繼在這一過程之中被月華牽引著,重新回返了禪師那寬大的袖袍之中去。

而在這一過程裏,那月華霧靄暈散不去,楚維陽頗為遺憾著未曾真個看清楚那些書頁上的字句。

但很快,這樣的近乎本能的情緒一閃而逝之間,楚維陽便遂又將目光落到了面前的三部完整的神通經篇上面。

此時間,伴隨著楚維陽收束心音,那書頁之上的與之相交織與共鳴的輝光也在同一時間微茫黯淡了去,漸漸地,楚維陽再低頭看去的時候,便已經能夠真切的洞見那其上的珠璣字句。

霎時間,楚維陽渾似是陷入恍惚一般,頗有些不敢置信的眨了眨眼,才真個將那其上的篆紋烙印在心神之中。

《五行大遁》

昔日,自楚維陽闖蕩外海,及至於聲名鵲起,這五行宗的古老遁法的拼湊與渾一的過程曾經伴隨了楚維陽極漫長的時間,教道人因之而歷經諸般。

並且,事實上《道衡圖》的凝練與《須彌陣圖》的凝練,這昔年所修持的五行遁法,其道法與氣韻盡都深刻的融入在了其中,並且而今也始終貫穿在了楚維陽的道與法裏面。

不可否認的是,道人的五行輪轉之中,道人的中脈道法之根基裏,有著太多的意蘊與義理,深入的與五行遁法本身息息相關。

這一刻,無端的感慨教楚維陽幾乎不知該如何言說。

竟然在此處洞見《五行大遁》的神通修法,頗有些預料之外,情理之中的意思。

但楚維陽也最能夠明白,為甚麽己身的心音在這諸般繁盛的紙頁之中,最先將這一頁神通經篇牽引至此。

蓋因為楚維陽所修持養煉諸般道法,從始至終都以盤王宗修法為根髓與基礎,從此之上闡發出諸般高道妙法。

玄冥丹鼎也好,承霄五蘊也罷。

不同的義理之下所蘊藏著的,實則是最為純粹的五行大道。

這才是楚維陽安身立命的修法根性與真髓。

也正因此,昔日楚維陽能夠在丹胎境界的時候,便對於《天人五衰》之法有著這樣強烈的觸動與才情,不僅僅只是順利的洞入修法的門徑之中,更是一路高歌猛進,而今看其實未曾有著《太陰煉形》和《法相天地》那樣轟隆的動靜。

但事實上,楚維陽對於這部神通經篇的修持本身,卻始終不弱於另外兩部經篇,哪怕這兩部經篇數度歷經了蛻變,數度駐足在悟境門扉之中,這《天人五衰》的掌握,也從來都是最不露聲色的深入耕耘。

但或許也正是因為《天人五衰》的一路過分的高歌猛進。

這部可以論算為承霄五蘊一脈的神通經篇,自然而然其所承載的,便是承霄五蘊一脈的根髓神韻,但是對於楚維陽而言,道人雖然涉獵期間,但終歸並非完全僅只是修持著承霄五蘊一脈的修法。

可以毫不客氣的說,而今楚維陽所掌握的五行道法之根基,遠遠地廣博得,將承霄五蘊囊括在其中,並且還有著遠邁之處。

《天人五衰》於五行之道終是太過於奇詭與高邈,而今,也合該有這樣一部神通經篇,以極致趨同的道法,牽引著神通所修持出的神韻,和光同塵,而更接地氣些。

《五行大遁》便是這樣的神通經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