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九十九章 玉脂菁華渾圓果(第2/2頁)

進而,伴隨著如是的狂喜情緒從楚維陽的思感與念頭之中勃發出來的頃刻間,幾乎同一時間,是那真正的神通種子的元胚與雛形,真個從山巖之間的裂痕之中,借由著九色玉華的前因,真正的躍然顯照於世!

轟隆的震動本身伴隨著元胚與雛形的顯照而有所消弭。

漸漸地,連帶著楚維陽所映照而至的九色玉光也在無聲息間倏忽消弭了去,原地裏再看去時,好像是原本映照而去的九色玉光本身,在這一刻凝聚成的渾一的玉輝,復又借著這彼此間的牽系,復返朝著楚維陽這裏映照而來。

霎時間,也正是伴隨著這樣的玉質輝光的反向洞照,電光石火之間,渾似是有著冥冥之間的鐘鼓鼎磬嗡鳴的聲音響徹在楚維陽的道心之中。

那是靈玉輕輕碰撞出的輕靈道音。

那是先天靈脈之中歷經了漫長的歲月光陰所凝練的菁華碰撞出的自然之音。

那是道法與自然之間,有著一道分明無言的聲音,在這一刻,以純粹的靈韻,叩問著楚維陽的道心,叩問著楚維陽的道與法。

問汝有何見地!

而也正是這頃刻間,伴隨著那輕靈的有如鐘鼓鼎磬的道音接連不斷的因為這那一束玉光的洞照,進而從楚維陽的心神之中長久的連綿不竭的回響開來,這種叩問心神與道法的靈念也接連不斷的映照出來,並且一息更勝過一息。

幾乎僅只是頃刻間,楚維陽那原本堪稱磅礴與沛然的思感與念頭本身,那一道道切實存在的思緒本身,便相繼被如是靈念所鎮壓。

進而,連帶著尋常時候始終輪轉不休的記憶洪流,也似是在這樣的過程之中相繼凝固。

漸漸地,在楚維陽尚還有著的感應之中,純粹的,繁盛之際的純粹的道與法,相繼伴隨著靈韻的洞照與那輕靈道音的“催促”而接連顯照在道人心神之中。

這種叩問本身,並非是幻覺,而是在這一閃瞬間真切發生著的事情。

可惜,悠悠古史之中,即便是最為經世古老的聖地大教的存在,也已經無有古籍完整的記載著那些先天靈脈之中所蘊養出原初版本神通種子的詳細過程。

楚維陽無從有經驗可以依循,但這一刻,至少楚維陽能夠有所明悟,這種自然而然的靈韻變化並不是甚麽壞事兒。

並且,道人已經有所猜度。

果然,伴隨著那些繁盛的純粹的道與法的顯照在那玉光清輝的洞照之中的同一時間,楚維陽也同樣感受到了那玉光清輝之中所傳遞而來的純粹的自然道法靈韻的氣息。

那氣息本身混同在了這樣的關乎道法的叩問過程之中。

那氣息本身的顯照,錨定了那神通級數的層階所在,也同樣錨定了這神通種子的元胚與雛形上的意蘊流轉。

那是與這古老一界卻趨同的諸陰濁煞的駁雜而渾一的氣息。

而也正此時,伴隨著這樣的相互間的氣息交錯,漸漸地,依循著那靈韻氣息的錨定與遴選,諸般繁盛的符箓篆紋在相繼顯照之後復又相繼黯滅了去。

非是神通經篇者,無法與之真正的交織與共鳴。

於是,浩如煙海的篆紋洪流之中,幾乎頃刻間,便在煙消雲散的過程裏,僅只剩下了純粹的兩道半的古老篆紋經篇。

完整的兩道,是《天人五衰》與《太陰煉形》,而那所謂的半道,則是已經躍入了神通的層階之中,但是尚還未曾徹底被打磨成圓融經篇進而落於文字的《法相天地》。

於是,屬於《法相天地》的那一部分的經篇輝光在稍稍有所映照之後,復又同樣黯滅了去。

在之後的那“漫長”的一瞬息之中,伴隨著氣韻本身的交織與共鳴,更為細致的靈韻層面的印證與遴選似是在必然之中得出了早已經被楚維陽所預料到的結果。

屬於《天人五衰》的完整經篇同樣黯滅了去。

進而,霎時間,那洞照而至的玉光清輝渾似是在這一刻匯聚成了某種接引的靈韻橋梁,進而依循著這樣的一道橋梁,那真正屬於《太陰煉形》的珠璣篆紋相繼化成收尾連綴的篆紋洪流,朝著遠空之處所在的一切菁華凝煉的源頭灌湧而去。

最後,當那靈光蒸騰與暈散開來的時候,屬於道與法最為瑰麗的那等變化,便真切的顯照在了楚維陽的注視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