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八十七章 門關一道抵尺壁(第2/2頁)

而伴隨著這樣的一步完成,伴隨著那墨玉門扉的凝煉,旋即,在這北嶽山陰的谷地之中,這一道緊緊閉合著的門扉,便被楚維陽牽引著道場的自然造化之力,在鑲嵌在那平整巖壁的過程之中,遂引動著自然之力,熔煉為一體!

在看去時,那緊閉的門扉之上,是最後楚維陽以承載神通經篇的古篆文字,在其上書就的兩個大字——

酆都。

此通陰冥鬼蜮太陰所在之門徑也!

尚還未曾真個打通彼此之間的須彌壁壘,這是完整的道法與本源盡皆圓融無漏的兩方大界,以須彌道法的隔空貫連,一者門戶洞開在道場的陰陽本源之一處,一者門戶一分為六洞開在道法與天地的本源之中。

這甚至是比須彌壁壘的關聯更為緊密的氣韻之牽系!

而事實上,也正是在這一刻,伴隨著這一道門扉的鼎立,這陰陽兩界開始在更為高邈恢宏的大道本源的層面上,開啟了陰陽的輪轉與相諧。

哪怕門扉仍舊緊閉,這一刻,卻已經有著陰冥之氣透過那門扉的縫隙,一點點的暈散在楚維陽這道場的太陰所在之地,進而,借由著道場南北二嶽的陰陽流轉,使得那純粹的陰冥氣,化成萬象群生的斑斕道法,暈散在天地之間。

而同樣的,楚維陽這道場洞天之中,生吞猛嚼也似的,將昔年三元極真界,將古之法舟,將這寶仙九室之界的古老原貌的天地須彌之力,將這一切盡都生冷不忌的匯聚在了一路。

那道法根髓之上,那靈韻與靈韻之間,實則切實存在有著細微的不諧。

這一刻,那一切有悖於這道場洞天之道法的那些“駁雜”氣息,盡皆在這一刻,隨著天地間陰陽流轉的篩選,進而被透過門扉的縫隙,灌湧入那諸陰濁煞的陰冥一界。

彼端一界方是真正的天地熔爐所在,一切的駁雜也好,再如何“硌牙”與“難以消化”的氣息,盡皆在彼端一界之中,熔煉成純粹的陰冥煞氣,復又歷經這般的輪轉之後,或是化成純粹的玄黃二色融入雲海之中,或是歷經輪轉,以溫馴而契合陰陽的姿態,回返入洞天之內。

“天地、乾坤、陰陽、死生……輪轉……輪回……”

在這樣輕聲的誦念聲之中,楚維陽所勃發的並非是單純觀照了這一切變化的感慨,這二者盡都是楚維陽所完整掌控的陰陽兩界,這一刻,楚維陽是真個在用自己的思感與念頭,用道法氣息,用神韻去感觸那極致於微末分毫的變化。

道場洞天之中,一切的不諧,一切拼湊的痕跡,開始一點點消隱了去,哪怕在這一過程之中,仍舊持續不斷的有著須彌之力灌湧而至,有著靈脈融入天地之間,但是那種陰陽的磨礪輪轉不休,使得那不諧哪怕短暫存在,也在朝著消弭而趨近了去。

而隨著如是駁雜的諸氣匯聚到陰冥一界之中去,那些在道場洞天之中“駁雜”的一切,卻在這一界裏,盡都是“諸陰濁煞”概念的有益之補充,諸陰、濁陰、太陰、陰冥的概念,開始因為愈發駁雜氣息的融入,而愈漸得鮮明與鮮活起來。

而也正因此,這古老一界開始漸漸地煥發出更多的活力,那曾經在歲月光陰之中早已經深深地葬下並且徹底掩埋的底蘊,也在這樣的磨礪之中,逐漸的延展,逐漸的化作一界的潛力重新釋放!

而也正是在這樣的真切的變化感觸的驅動之下,在那酆都門戶鼎立的頃刻之間,楚維陽的身形便不由自主的憑空升舉,直至了洞天的雲海之上,穹頂漩渦之所在。

楚維陽立身在此間,當那陰陽流轉的圓融神韻,裹挾著沛然精純的,比往昔時任何時候都滿蘊自然造化之靈韻的元氣,朝著楚維陽的身形灌湧而至的時候。

一切便像是那陰陽輪轉不休一樣,道人自然而然的,那修為氣機在丹開六竅的層階不斷的攀升而去,並且不斷的鼓動著楚維陽的修為,去觸碰藩籬,進而去躍出藩籬。

而也正此時,隨著道人的修法,《法相天地·服氣》的神韻也透過那穹頂的漩渦,進而映照在外,映照在那螺殼寶塔之下的須彌漩渦之中。

於是,一時間,那天地變色的晦暗與昏沉之中,那幾乎滿蘊著天災之力的狹長風暴甬道之中,一切的龍脈靈光與須彌之力的灌湧,愈漸得繁盛起來!

轟——

某一瞬間,伴隨著楚維陽身形極致於微不可查的輕輕震動之後,隨著那自然而然的入定坐忘,道人輕易的越過了那境界的藩籬,穩穩牢牢地駐足在了丹開七竅的境界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