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七十六章 玄黃引氣開濁世(第2/2頁)

無法合煉三元者,是無法被熔煉成那瘋癲天魔龍相的。

而那些過度畸變的血肉之軀,也教人無法準確的捕捉到道與法的痕跡,成為那洞開的通幽符陣萬道萬法諸神形的有效補充。

而不多時,楚維陽這樣的橫渡與丈量便已然戛然而止。

這高遠遼闊的天野終歸有著邊界與盡頭存在,其遠邁尋常洞天世界遼闊,但終歸僅只是那昔日無垠的天界的一隅一角而已。

僅只是耗費了一陣的時間,這偌大一界的全數地理水文的輿圖便已經盡皆烙印在了楚維陽的心神之中。

而也正是因為這樣的認知,當楚維陽駐足在最後一道這遼闊一界的風眼的時候,道人就罕有的懸停在原地,神情略顯愣怔。

六道風眼。

六道風眼的存在,便已經暈散成了這將死寂一界盡數纏裹與囊括的洶湧狂風。

聽來這已然是如此凋敝一界的正常之數。

但是在楚維陽的推演之中,事實上,依循著地理水文,依循著風水堪輿之道的聚合與彌散,這遼闊的天野之中,合該有著九道風眼的!

而事實上,當楚維陽更進一步推演去的時候,便能夠意識到,倘若九道風眼在歲月光陰的變遷之中長久的存在著,那麽此界便將不會是這樣死寂的模樣,伴隨著狂風的更甚洶湧的兜轉回旋,那一界之中原本略顯得凋敝的生機造化之力將會被盤活。

或許修士彼時所隔著歲月光陰洞見,便是真正僅只有著些灰燼與塵埃的漫山遍野蔥郁墨綠的景象,是真正踏青遊玩的去處。

但總歸,那原本應該存在的九道風眼漩渦之中,已經有著三道,應該是風氣最甚的三道風眼漩渦,早已經“死寂”了去,被那種腐朽的力量所浸染,在凋敝的過程之中徹底的化作了寂無。

縱然那原本促成了這三道漩渦的風水堪輿之地勢仍舊存在,但是這腐爛的氣韻彌散的天地之間,再也不會有那三道漩渦凝聚與懸照了。

陽爻九,陰爻六。

似是從地勢層面的道法概念之中,這風眼氣旋的數量之變化,便已經錨定了這一界的死生之變化。

“已然至於此步了麽?”

楚維陽明白,這風眼便似是這一界風水輿圖的陣眼。

陣眼本身的增減,意味著那能夠影響與左右陣眼本身的力量,已經深入了輿圖,深入了這風水堪輿大陣的根髓之處。

那腐朽的氣息已經在侵蝕,並且已經侵蝕了這遼闊一界的本源。

真正的化天界一隅成陰冥一世!

也正是伴隨著這樣的念頭的建立,伴隨著對於這一界的本質認知更為深刻,在這一過程之中,楚維陽也在不斷的調整著對於此界的謀劃之圖景。

而也正是在這樣思量的過程之中,伴隨著楚維陽相繼將玄黃二氣朝著六道存世的風眼盡皆灌湧而去時,霎時間,這一方古界的變化已然在無聲息間,自然而然中,抵至了蛻變與升華的極致!

那伴隨著楚維陽的灌湧,崩滅潰散開來的五蘊、太陰兩類神通法力,已然在這樣的過程之中,隨著狂風,真切的均勻的暈散在了這遼闊天野的每一處所在,每一座山巒以及湖泊之中,都已經有了這樣的神通法力的塵埃落下。

於是,當楚維陽有所控制的,已經在稍稍減弱著那形而上領域之中仍舊在持續不斷灌湧的玄黃二氣洪流。

但偏生,隨著著玄黃二氣洪流的主動衰減,當楚維陽再看去時,那漫山遍野之間,不斷肆意兜轉的狂風之中,那玄黃二色竟一點點變得明晰起來。

仔細看去時,那五蘊與太陰的神通法力,已然非是楚維陽灌湧於世間的那些。

是那原本分解了一切的腐爛淤泥,在蛻變與升華的過程之中,自行隨著那神通法力塵埃的前因,那些淤積沉澱的部分化成了太陰的玄色,那些腐爛與惡臭的部分化成了五蘊的昏黃。

於是,當某一瞬間時,楚維陽已經完全停止了那玄黃二色風暴在形而上領域之中的顯照,將那垂落於世的六道須彌陣圖相繼撤去。

但是這遼闊天野之間,那玄黃二色之氣仍舊源源不斷的從那腐朽的淤泥,從那滿是泥漿的湖泊之中,相繼蒸騰而起,進而隨著狂風的回旋,甚至將諸修所彌散的斑斕靈光,將那漸漸要貫穿於世的血色神霞,盡皆化成了資糧與薪柴。

而也正此時,伴隨著那若有若無的煙塵氣息彌散在天地間,一時間,原本沉浸在血腥廝殺之中的諸修,遂更為忘我起來。

原地裏,唯有那因為剛剛墜落於世,尚還顯得神智清明的幾位耄耋老道人,在悚然一驚之中,發覺到了不妥。

“停手!都停手!”

只是任由老道人厲聲嘶吼的時候,幾近癲狂的諸修,卻已然無有人再依循著老道人所言而行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