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四十八章 一點神通妙輪廓(第2/3頁)

直覺告訴楚維陽,神通種子本身很重要。

畢竟,道人曾經見過的《天人五衰》之道種,曾經帶給過楚維陽以旁的神通經篇所無法帶來的直指根髓本真的感觸。

也正因此,凝聚《太陰煉形》神通經篇的過程,被楚維陽在心神思緒之中完成,烙印在心神記憶的深處之後,終究未曾徹底的落在紙上。

但是楚維陽凝練文字的這一過程,還有那一字一字躍升而出的經篇本身,都教在這一過程裏面,真正以參合三元的方式,使得彼此間神魂無分彼此的交匯在一起的淳於芷洞照的真切。

那甚至已經非是洞照。

長久以來的共同修法,楚維陽與淳於芷的參合三元之進程,甚至在神元的層面早已經超過了參合的概念與範疇。

那是真正意義上,彼此間的思感與念頭混同在一起的渾一之修法養煉。

這也意味著,《太陰煉形》經篇在落成文字的過程之中,實則有著部分的神念之牽引,是在楚維陽的意念引導之下,由淳於芷的思感與念頭來完成的。

她親自參與到了這經篇的凝練過程之中去。

而也正因此,同樣完整的經篇與其神韻,在烙印在了楚維陽的心神之中,成為日後楚維陽修持養煉《太陰煉形》神通的一切依憑的同時,也完全的烙印在了淳於芷的心神之中。

無須有甚麽樣的洞照,以及洞照之後的參道悟法。

在烙印心神的頃刻間,這經篇之上的古老篆紋,以及這些篆紋所承載的珠璣文字,便盡都成為了被淳於芷完全掌握,並且全部義理、道法盡都肆意的徜徉在心神之中的存在。

這意味著,哪怕淳於芷不曾修持《太陰煉形》這一經篇,待得自己所參悟的那部殘篇在道法本源之中凝練成的輪廓不再這樣朦朧,變得更為真切清晰一些的時候,或許淳於芷便可以將自己所記憶的《太陰煉形》經篇的一切,盡都化作資糧與薪柴,融入,並且澆灌出真正屬於自己的完整經篇來!

就像是此刻的淳於芷無需要參道悟法一樣,來日的時候,甚至未必會有甚麽樣的長久苦熬與磋磨,這彼此間的融入與澆灌,幾乎是水到渠成的極短促時間內的事情!

畢竟,《太陰煉形》之中本就吸收了那殘篇的部分神韻,在趨同之余,實則於細微處本就有所重合,而這等重合,便是兩道經篇之間的橋梁。

所謂的融入與澆灌,無非是以誰為主的問題而已。

而且,在事實的層面,也再沒有比這《太陰煉形》的經篇所化成的資糧與薪柴,更為適合淳於芷的了。

於是,在這樣的無法想象的道法收獲之外,當淳於芷雖然未曾因為那朦朧的神通輪廓而使得己身洞入悟境門扉,但些許細微的底蘊累積,以及靈韻的勃發,都使得淳於芷輕而易舉地在洞開了第二竅的過程之中,將乾陽法焰熔煉入了其中。

這最為明晰的進益之外象,反而是而今淳於芷的進益之中,最為微末的那一部分。

如此,接連十數日的漫長修士過程之後,當淳於芷將一切的收獲在這一過程之中盡皆掌握,並且借由著楚維陽的精氣神三元之力,得以前所未有的夯實了己身的道法根基,終至於穩穩牢牢的駐足在丹開二竅的境界之中後。

淳於芷便渾似是泄去了一口心氣兒,脫力也似的,將潔白的額頭輕輕地抵在楚維陽的肩膀上,整個人的身形渾似是疾風驟雨之中一葉孤舟也似,不再主動的參與到參合三元的修持過程之中,僅只是將自己作為楚維陽仍舊在參合與修持的必要輪轉之途徑。

而也因為從道法領域的掙脫,使得淳於芷原本因為悟境而恒久平和的心境,終在這一刻,被純粹激湧的情緒所化作的焰火點燃。

那是磋磨於碰撞之中,鐵與火迸濺的灼熱,是真正契合著法焰之道的“蛻變與升華”。

於是,在被神通經篇淹沒了心神之後,淳於芷轉而便徹底的在疾風驟雨之中沉浸在了這樣的烈焰汪洋的意境之中,並且為此而忘我,而失神。

“維陽,昔年是我教你庭昌山妙法,而今,這道法的修途,便成了你在教我了……”

聞言時,是楚維陽在這樣的參合三元的過程之中,終是將一朝驟然躍出天外,進而在這諸般經歷之後,一點點將心中緊繃的壓力全數紓解了去之後的松弛聲音。

“是啊,玉脂奴,昔年靈丘山左近,是你咄咄逼人,欺負著貧道如喪家之犬也似,而今,變成了貧道在反過來欺負你了……”

於是,再之後繚繞的鳳鳴聲中,便僅只剩了淳於芷那恒久慣常見得的倔強駁斥。

“渾說!這等……相諧,如何能說是欺負呢?”

“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