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四十六章 反溯瑯嬛舉三花(第2/2頁)

畢竟,對於楚維陽而言,他並非是為了薅巫覡教的家底兒,才不遠萬裏,奔赴到這寶仙九室之界中來的。

楚維陽從未曾忘卻,第五磬邀自己前來的時候,所曾經言說過的終極目的。

要想在那新舊之修士相互抗衡的大勢之中,不說定勝,僅只是維持以兩兩相抗衡的局面,他們都需得促成寶仙九室之界與上清玉平之界,在古法修士的掌控與主導之下,合二為一,化成一界天的局面!

而這,尚還是新舊之修士的對抗之中,必要且不可或缺的諸環之一。

而這樣的千鈞重擔,即便在楚維陽的主動分擔之下,都沉重的壓在了楚維陽和第五磬的肩膀上。

但楚維陽之所以願意在這件事情上主動替第五磬分擔,絕非是因為道人想要逞強,而是在楚維陽的認知裏,唯一能夠在古法修士的掌控與主導之下,合成一界天的前提,是至少要像三元極真界和太玄總真界那樣,兩界至少要在地理位置上合攏在一起才行。

而且因為要在古法修士的掌控之中,這等合攏,應該是寶仙九室之界的主動靠攏。

而實則仔細論算,若要促成這樣的局面,主動的推動著這樣的原始莽荒的一界,橫渡過昏黃濁世,進而靠攏向上清玉平之界……

哪怕是寶仙九室之界中諸修死絕,兩界天混朦法新道修士無一人來阻攔,僅只是寶仙九室之界的體量,累死十個楚維陽和第五磬,只怕也難在這一過程中推動多麽遠的距離。

即便是會有古法修士來接引,將這渺遠的路程再縮減至半數,楚維陽思來想去,唯一能夠促成這樣局面的,便是依循著有序的方式,使得寶仙九室之界主動縮水!

而楚維陽所的認知裏唯一能夠依循著道法使得寶仙九室之界主動縮水的方式,事實上,三元極真界的古之先賢,已經將那凝縮天地乾坤的方式方法的圖錄,通過那交疊與皺褶的須彌壁壘,烙印在了三元極真界的天地間。

而有幸,作為三元極真界中,唯一同時掌握著須彌之道與地師之道手段的修士,在三元極真界恢復著古老原始之貌的過程之中,伴隨著須彌壁壘的重新延展,楚維陽曾經不止一次的“救火”。

而也正是在這一過程之中,遂教楚維陽明確的意識到,那須彌壁壘延展的真實道法之相,與其貫穿諸靈山秀水,元氣與因果運數淤積之處的綿延悠長的脈絡。

所以反向來看,楚維陽若想要將同樣的事情在寶仙九室之界中復刻出來,道人最先要做的一件事情,便在先錨定一處靈山秀水,錨定一處聖地大教級數的元氣與運數淤積之所在。

唯有在這樣的地方,楚維陽才能夠以須彌之力貫穿天地乾坤,進而借由著昔日的經驗,將須彌壁壘的皺褶與重疊這一過程,反向推演出來。

楚維陽必須快,唯有推演出這一步,才有著大界萎縮的可能,而且絕大部分的神境真人級數的修士未曾留駐在天地之間,這幾乎已經是楚維陽,是第五磬,是古法修士,最好的,甚至是唯一的機會來做成這件事情!

而且,參照著楚維陽在海眼漩渦之下,在那狹長的大淵之中所洞見的諸般,楚維陽更有理由相信,只消自己真正開啟這一進程,僅只是大界的萎縮本身,便足夠成為一場自上而下的自然而然的天地災厄、殺劫與危局!

教殘存的神境真人級數的存在,必須找尋遁逃世外的方法與門徑。

教那些縱然想要回返的神境真人級數的存在,也無法越過真正天地偉力鑄就的無上藩籬。

一切的一切,似乎是在昔年三元極真界的修士,以血淚篇章鑄就的那道古路遠行的伊始,便已經將這一切的因由落下。

而對於楚維陽而言,這巫覡教的後山之飛鷲峰所在,便是楚維陽推演這第一步的道場!這便是聖地大教之中,元氣與運數淤積所在!

而伴隨著那百花須彌之道的神韻借由著風水堪輿之道的瑯嬛篆種,與這連綿諸峰貫連,與此間天地所牽系。

這參悟須彌壁壘交疊與皺褶的“道場”便已經有條不紊的展開。

這才是真正重中之重的事情。

第一次,那新舊兩道修士的爭鋒,以如此袖珍的局面,將“戰場”之一,展露在了楚維陽的面前。